时间:2025-05-21 15:04:54
可油可电,续航破千,拥有这两个特点的车型,毫无疑问都是“通电”的产品。在新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新势力车企登上舞台,但与此同时在燃油车时代确立优势的传统豪强们也在进行电动化转型。比如沃尔沃,纯电车型和插电混动车型都有布局。此篇文章我们来看一款插电混动SUV。
沃尔沃XC90插电混动版
2024款 T8 RECHARGE 智尊豪华版 7座
指导价格:89.49万元
动态驾驶
沃尔沃XC90插电混动版采用由2.0T高功发动机、P1电机和P4电机等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这是一套并联式插混方案,纯电行驶时是后轮驱动,馈电时是发动机前轮驱动,全时四驱模式下发动机和电动机分别驱动前后轮。
系统综合功率335kW(456Ps)、综合扭矩709N·m,传动系统采用8AT变速箱,WLTC综合油耗3.06L/100km,官方0-100km/h加速5.4s。分别来看,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28kW(310Ps)、最大扭矩400N·m;P4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07kW、最大扭矩309N·m。
锂电池组容量18.831kWh,其呈纵向布置于车身正中间,再配合硼钢车身,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WLTC纯电续航里程62km,油箱容积71L,满油满电CLTC综合续航超1000km。
在混动模式下,车辆起步当然是靠后轴电机驱动,此时车辆为后驱,随着油门踏板的深入速度的提升,发动机会适时启动介入工作,发动机启动的时候可以察觉到,但是不用担心此时的NVH,不会有恼人的感觉。
需要超车的时候,大脚油门踩下,车辆会迅速响应,动力输出相比较运动模式而言是更循序渐进更收敛一些的,当然应对法定限速区间的超车是丝毫没有问题的,这种线性从容的加速对驾乘舒适性不会造成影响,更显镇定从容。
切换到运动模式之后,油门响应非常积极动力输出也更加暴力,你右脚试探油门踏板的微小动作都能够反映在加速度上,如果是大脚油门的话,你的后背会被突然爆发的动力牢牢按在座椅上,加速感受猛烈畅快无延迟。这就是这套插混系统解除封印的状态,响应快、跟脚且顺滑。
纯电模式下,车辆由后轴P4电机驱动,据了解这台车在纯电状态行驶速度也可以达到130km/h。在40km/h时速下的恶劣路况可以激活越野模式,此时空气悬架会把车身升高以提升通过能力,并且四驱和坡道下降控制功能也可以锁定。全时四驱模式在雨雪天气路面湿滑的情况下,可以针对路面变化适时调整前后轮的动力输出,保证车辆的抓地性,从而保证车辆姿态稳定、行车安全。
2.0T发动机的动力储备不错,310马力、400牛·米的标定参数已经赶上有些3.0T发动机了,所以说在馈电状态,发动机的动力储备也可以比较从容地应对日常超车或者高速巡航。
悬架采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独立悬架组合,并且还是空气悬架,支持软硬/高低可调节。悬架滤振能力不用担心,无论是路面接缝这些小颠簸还是坑坑洼洼的烂路,都能够从容应对,而且车辆在开起来的时候也没有明显的忽忽悠悠的感觉,支撑性也被照顾到了。
XC90插电混动版转向手感适中,在中大型SUV之中其车头响应还是不错的,而且它还提供一个降低转向助力的选项,开启之后转向手感会变得更重更沉稳一些。此外,驾驶者还可以选择开启或关闭缓行,开启缓行情况下,挂前进挡或倒挡之后松开刹车,车辆便会开始行进;关闭缓行的话,挂挡之后松开刹车车辆不会行进,踩油门车才会动。
此外,车辆设置有D挡和B挡,D挡情况下,在行驶时松开油门车辆会顺畅滑行,能量回收功率并不高,在踩下刹车时回收功率才会增加;以B挡行驶时,松开油门车辆会有一个明显的减速感,从仪表盘可以看到能量回收系统会以较高功率工作。
静态回顾
沃尔沃XC90插电混动版的气场丝毫不用担心。直瀑式中网加入了镀铬装饰点缀,对提升质感大有帮助。“雷神之锤”LED头灯的造型我们都不陌生,具备自动开闭、随动转向、自适应远近光等功能。
长宽高:4953/ 1958/ 1772mm
轴距:2984mm
车侧饱满大气,车顶行李架、侧窗线条以及侧裙饰条位置都采用了相呼应的银色涂装,侧裙饰条上的RECHARGE标识表明了插电混动车型的身份,此外左侧前翼子板处设置了充电口。
20英寸多辐双色轮圈造型与整车设计相契合,轮胎采用米其林PILOT SPORT 4 SUV系列,规格为275/45 R20。
纵向布置的“维京之斧”尾灯也是沃尔沃车型的标志性设计,后包围的镀铬装饰与前脸、车侧形成呼应。右侧铭牌的T8表示这款车的动力储备相当于一台八缸发动机,AWD表示四驱,RECHARGE表明这是一款插电混动车型。
XC90插电混动的内饰是斯堪的纳维亚北欧极简风格,用料和工艺都不用担心,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音响系统也没有缺席。
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可以显示导航地图、动力输出等内容。9英寸中控屏搭载原生安卓系统,集成了苹果CarPlay、导航、车载影音娱乐、华为智慧助手、车辆设置等功能。
电子挡杆采用了来自瑞典的Orrefors品牌的水晶打造,质感上乘。后方的旋钮式启动按键也是沃尔沃的家族设计,在右侧还有无线充电面板和杯架。
XC90插电混动采用2+3+2的7座布局,前排两个座椅拥有电动调节、加热、通风、按摩和位置记忆功能,而且侧翼、腰托和腿托均支持电动调节,座椅按摩提供5种模式、3种强度和速度可选。
二排座椅支持调节前后位置和靠背角度,同时还有扶手和杯架。值得一提的是,中间位置座椅座垫向上提起向后扣紧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儿童安全座椅,适合体重15至36公斤且身高至少达到97厘米的儿童。
第三排座椅采用独立布局,C柱位置配有空调出风口,座椅两侧有杯架和储物格。
后备厢规整,7座状态的常规容积302L,后两排座椅靠背均支持按比例放倒,放倒之后最大可形成1856L的平坦规整空间。此外,后备厢设置有挂钩、锚点、松紧绑带、电源接口,而且还有降低/升高后悬架的快捷按键,方便取放物品。
结语
这款XC90插电混动版可油可电,CLT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破千,同时还有沃尔沃品牌的安全、环保标签。在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奔驰GLE插电混动版,如果抛开价格因素的话,新势力的理想L9以及问界M9也会与XC90插电混动版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这些车型您会怎么选?评论区为您敞开。
2025年1月25日,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一场地震——本土大模型技术厂商深度求索(DeepSeek)正式开源其推理大模型DeepSeek-R1。其性能表现与OpenAI同期旗舰模型o1不相上下,但训练成本仅为后者的1/20,API调用价格更是低至1/28,综合使用成本骤降97%。这种“性能不妥协、成本砍到脚踝”的策略,迅速让DeepSeek-R1成为开发者社区、乃至整个全球的热议话题。
然而,随着官方APP日活用户两周内破百万,API调用量激增300%,DeepSeek的服务器不堪重负,频繁触发“服务器繁忙”提示。普通用户抱怨访问卡顿,企业客户则因关键业务中断风险开始另寻出路。金融、医疗等领域的企业率先转向第三方云服务。而银行、政务等对数据隐私极度敏感的企业则选择进行本地化部署。
不过,除了上述这些财大气粗的国企央企以外,很多中小型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AI爱好者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也想本地部署DeepSeek怎么办呢?幸好,DeepSeek-R1推出了INT4量化模型,将原有的模型压缩为1/8左右,大大缩减了对硬件资源的需求。可即便如此,满血版的DeepSeek-R1 INT4模型依然有671B参数(6710亿参数),运行需要至少6张NVIDIA A100 80GB或H100 80GB的显卡,整机成本在150万以上。
为了满足更多AI应用场景的需求,DeepSeek又推出了R1蒸馏版模型。所谓蒸馏模型(Knowledge Distillation),就是一种将大型复杂模型(教师模型)的知识迁移到小型高效模型(学生模型)的技术。通过模仿教师模型的输出,训练一个较小的学生模型,从而实现知识的传递。其目标是在尽可能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和存储需求,使其更适合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部署。
满血版的DeepSeek-R1模型有6710亿参数,而蒸馏后的R1模型参数从700亿(70B)到15亿(1.5B)不等,参数规模越大,DeepSeek的能力就越强。打个比喻,如果6710亿的R1是大学教授的话,那往下分别是研究生(70B)、大学生(32B)、高中生(14B)、初中生(8B)和小学生(1.5B)。如果论干活能力,14B以下的模型实用价值不高,玩玩尝个鲜可以,它的智慧可能还不如你手机里面的小爱同学。所以,要想DeepSeek真正成为你的AI工作助手,怎么也得上32B,最好是70B模型。
那运行这些DeepSeek-R1蒸馏模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配置呢?我们特别挑选了8款消费级显卡进行测试,得到的答案有在预料之中,也有在预料之外。
我们的PC配置如下:
首先是DeepSeek-R1 7B模型推理测试,8张显卡都能正常运行。表现最差的4060 8G也有45 Token/s。Token是衡量AI运行速度的一个指标,可以简单理解成AI每秒生成的文字数量,Token值越高说明推理速度越快。从我们使用的主观感受来说,20 Token/s以上的速度是比较不错的表现,完全可以当作生产力工具来使用。
接着我们进行了DeepSeek-R1 14B模型推理测试,这下8G显存的显卡无论核心速度如何,成绩都大幅下降,运行速度只有可怜的6 Token/s,也就是每秒蹦6个字左右。可以跑,但体验相对差一些。
那为何8G显存的显卡性能下滑10倍呢?结论就是爆显存了。通过Windows任务管理器可以看到,14B模型将显存占满以后,有一部分数据跑到了共享显存里(也就是内存),而这部分数据其实是在CPU上跑,效率比GPU上慢太多,因此拖累了整体的效率。
继续我们测试,这次是DeepSeek-R1 32B模型测试。这次16G显存以下的显卡全部报错,只有RTX 5080可以勉强一战,至于速度嘛,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原因还是和前面一样,爆显存了。32B模型对显存的需求确实在20G左右。
最后是DeepSeek-R1 70B模型测试。这次RTX 5080也歇菜了,只有RTX 5090、RTX 5090 D和RTX 4090 D勉强能跑,不过速度嘛,也只有可怜的5 Token/s。可以观察到,70B模型有30GB左右数据运行在显存(GPU)上,另外12GB左右数据运行在内存(CPU)上,加起来刚好是42GB多。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跑那个模型,RTX 5090和RTX 5090 D的表现都差不多。我们咨询了英伟达技术人员,得到的答复是运行DeepSeek这样的现代模型,其运行效率更依赖显存带宽,而非纯算力。说简单点就是GPU核心没有跑满,所以看不出差距。
从以上测试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你想本地运行DeepSeek-R1蒸馏模型,相比显卡的算力,显存的重要性更高一些。按照重要性排级的话:显存容量>显存带宽>核心算力。
不过,即便RTX 5090也不能很好地运行70B模型(5 Token/s的速度还是太慢了),这一点有点让我们失望。那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有,加卡。我们再增加一张5090 D显卡,总显存容量来到64GB,这下运行速度直接飙到了23 Token/s,翻了4倍。
之前我们担心RTX 5090 D不支持NV-Link,没法多卡工作,没想到DeepSeek不用NV-Link,两卡之间通过PCIE总线连接,也能多卡协作。不过这也仅限于AI推理,如果是AI训练的话,结果可能就另当别论了。
考虑到两张5090 D的价格依然很贵,以目前的价格加起来要5万元人民币,有没有更具性价比的搭配呢?于是我们又测试了5090 D+5080的双卡组合(32GB+16GB=48GB显存),结果输出速度也非常快,接近20 Token/s。
到这里,我们基本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DeepSeek R1 蒸馏模型确实能在保持较高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对硬件的要求,部署成本也大大降低,非常适合个人开发者、小型企业和中等复杂度开发测试。
显卡选择方面,如果是选择7B模型,目前主流的消费级显卡(显存8GB以上的)基本都能胜任。如果你要求高一些,需要14B模型,最好选择12G显存以上的显卡。如果你想运行32B模型,最好选择24G显存以上的显卡。如果你还不满足,想要上70B模型,那么双RTX 5090 D配置或者5090 D+5080会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如果你是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需要进行超大规模的AI训练和推理任务,并且预算充足,那么DeepSeek R1满血版(671B)模型可能更适合你。DeepSeek R1满血版(671B)模型在FP16精度下,显存需求高达1.34TB,4-bit量化显存也需要约350GB,至少需要16张NVIDIA H100 80GB + NVLink/InfiniBand互联才能满足本地化部署要求。
用户评论
刚听说这款助手更新了,感觉很期待!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u9官方终于下新版本了,大家快去试试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这个版本优化了很多功能,希望能更方便使用。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5.0版本的辅助工具,是不是实力增强了不少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增加了哪些新的玩法和功能?真想看看详细介绍。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u9一直都是不错的魔兽外挂工具,期待新版本更出色!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在使用之前的版本,现在5.0出来是不是可以不用担心被封的风险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帮我们玩游戏更容易上手的辅助真的挺好用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朋友们都在用u9,我也想去体验一下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魔兽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游戏,这个助手肯定很实用哦。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更新5.0版本了,会不会加一些新的特色玩法?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u9和魔兽真是绝佳的搭档,让游戏体验更完美!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魔兽的时候不用再担心卡地图、战斗等等问题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只要用好工具,就能提升游戏效率,这个助手就是这样。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网游需要找一些辅助,u9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更新了新版本,是不是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新的功能的使用?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相信这款辅助工具会让魔兽玩家体验更上一层楼!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助手在玩副本的时候真的太有用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个版本能解决之前一些用户反馈的问题!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u9的更新真是及时雨啊,让我玩的更加舒服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