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4 09:22:54
一、游戏模式解析
门外与门内
门外(手游部分):涵盖了角色养成、主线任务、日常副本以及限时活动等常见手游内容。角色养成所需的资源主要从这部分的各类副本和任务中获取。
门内(命运的螺旋、单机部分):需借助命运之钥开启。门内角色的获取和养成独立于门外,且无氪金点。玩家可以在旅店招募角色,在铁匠铺打造并升级装备,还能在训练场进行特定训练养成。每次开启周目时,可选择门外的部分角色带入门内,仅继承星级。不同的支线选择、刷不同势力的友好度以及主线的不同选项都会影响本周目的结局。完成本周目后,重新开启时可依据关键节点获得的信标快速定位到特定位置开启周目,解锁其他主线分支。
狂鲸手游(內部耗):
如今,大量游戏在不投入资金的情况下难以取得优异表现。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玩家通过获得内部测试资格而占据先机。内部测试账号的主要优点包括:游戏初始即可获得等值5000的游戏路费,此外每日登陆还可获得额外的500-1000路费。据悉,现阶段绝大部分内部测试账号皆可通过狂鲸手游讼纵呺申请,名额却非常有限。对此感兴趣的玩家可尝试参与申请。
二、战斗机制要点
行动顺序与技能机制
行动顺序:战斗以战棋回合玩法为核心,局内行动顺序依据角色的速度属性依次进行。可点击左侧的行动顺序按钮查看当前所有单位的行动顺序,在高难关卡中要善于利用行动顺序来判断合理轮次。
技能机制:技能分为冷却制和技能点两种形式。部分技能只有冷却回合,冷却结束即可再次使用;有些技能无冷却,仅消耗技能点,有技能点就能无限使用;还有些技能既有冷却又有技能点需求。战斗开始时每个角色有 3 点技能点(满 5 点),角色行动后通常会获取 1 点技能点,部分角色的个性和技能可帮助自身或友军恢复技能点。
地形与环境利用
地形优势:处于高地形攻击低地形、从侧面或背面攻击敌人时,伤害会更高,部分技能也会受到此因素影响。
环境互动:地图上有许多可利用的互动道具,比如引爆桶可对周围一圈敌人造成杀伤;滚石可以直接击杀沿途敌人。将具有推移能力或推移技能的角色把目标直接推到悬崖,可直接击杀单位,在开荒主线和部分副本时这是重要的玩法机制。
三、角色养成策略
五个方面养成
等级:通过战斗、完成任务以及使用经验道具等方式提升角色等级。当等级达到 5、10 等 5 的倍数时,可以进行阶级突破。
阶级:阶级突破类似于技能树,除了属性提升之外,还可解锁技能。但技能树左右两边选择一个后,另一个就无法选取,后续要解锁需要消耗珍贵道具领悟之力,所以前期点技能时要谨慎考虑。
个性:类似其他游戏的天赋、命座,抽到同名角色可以提升个性星级,满星需要 300 片。游戏中有刷碎片的副本,可获取碎片升星。
羁绊:提升羁绊能够提升角色少许属性,解锁专属头像。除了利用心之力、参与战斗提升之外,还可通过在家园展示该角色,来提升角色的羁绊经验效率。
阵营与配队
阵营领袖光环:部分角色拥有阵营领袖光环,在该角色 35 级时解锁,可提升在场所有同阵营角色的面板属性,并提供不同阵营的额外增益效果。
配队建议:如果抽到迪塔利奥、歌洛莉亚等自身强度高且兼具领袖光环的角色,可以围绕该角色选择对应角色培养。铃兰之剑阵营的麦莎首次 10 抽必中,强力单体输出大姐头拉维耶在内测 7 日活动附赠(公测大概率也送),这两名角色是铃兰之剑阵营的光环持有者,该阵营适合 0 氪、微氪玩家。
四、副本机制与资源获取
副本与资源对应
塔罗秘语:45 级起,副本有几率掉落 SSR 塔罗之语。
神兵试炼:50 级起,有机会获得高品质武器。这两个副本后期爆 SSR 的几率会逐渐增大。
光辉锻铸:产生的装备升级和突破材料,角色 30 级开始需求量巨大,前期体力安排可多给光辉锻铸。
记忆巡回:每日可刷角色碎片的副本,上阵人数会影响碎片数量分配,不要每次上满全员。
高等级副本首通:前期随着高等级资源本的逐渐解锁,首次通关新解锁的高等级资源本,不会消耗每日高倍奖励。
五、前期发展建议
开局准备
完成序章:尽快完成序章内容,熟悉游戏操作,同时解锁抽卡系统。
抽取角色:打开邮箱领取官方赠送的十张单抽券进行第一次十连,开局推荐抽到萨曼莎或歌洛莉亚,可实现越级挑战关卡。
推主线与资源利用
组建队伍:以抽到的 SSR 角色为核心,搭配 SR 卡和 R 卡组成队伍推主线,解锁更多养成关卡和获取钻石抽取更多角色优化阵容。
合理分配资源:前期尽量将队伍主 C 的练度提上去,避免浪费材料在低罕角色身上。遇到卡关,如果不是等级过低,可通过角色突破升阶等方式提升战力。
战斗技巧运用
兵种克制:遵循力量克技巧、技巧克异能、异能克力量的三角循环克制关系攻击敌人,降低战斗难度。
环境互动:利用地图中的环境要素,如攻击石头引发滚石、将靠近悬崖的敌人击退掉落悬崖等。
新华社成都9月22日电(记者吴光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茫茫的四川大凉山深处,为了解决基础教育薄弱、重男轻女的问题,诞生了许多专门为彝族女童设立的“女子班”。
1992年9月,新华社四川分社摄影记者陈燮背着相机和行囊,从成都出发,坐班车、走山路,历时3天才到达大凉山深处的普格县东山乡中心学校。这也是大凉山第一个开办彝族女子班的学校。在校期间,他与老师、孩子们同吃同住,记录下这个彝乡学校的点点滴滴。
在陈燮的镜头下,孩子们上学的路坑坑洼洼,教室的地面也不平整,两三张木板搭在一起就是课桌。老师金华英背着不到半岁的孩子给学生们上课。没有上课铃,只能叮叮当当地敲响一个废旧的汽车轮毂。夜晚,老师在昏黄的马灯下,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批改作业。
这样的图景,是彼时大凉山教育状况的缩影。大凉山,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一个“标本”——沟壑纵横、气候恶劣、交通闭塞。新中国成立后,大凉山“一步跨千年”。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历史欠账深,成为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金华英说,她当年有两个梦想——一是盼望老师不用再挨家挨户找学生;二是有一天希望学校能有像样的校舍。
当年,为了招满中心校两个班90名女孩,东山乡的干部和老师挨家挨户跑遍了周围的村子。一些家庭出不起学费,只能由老师垫付。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90年代末。
在金华英的记忆中,班里孩子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5岁,大的11岁,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有鞋穿,很多挂着鼻涕,头发散乱。当时村里绝大多数都是土坯房,人畜大部分没有分开,人们还习惯席地而坐……
“哇!这是我呀!”2016年10月,当陈燮带着1992年的老照片,回到东山乡寻找当年的这些女孩时,已经是普格县民族中学英文老师的格及莫沙诺惊叫起来。
照片中,她坐在教室的第二排,穿着传统的彝族小褂。一只大狗大摇大摆地从教室里穿过,留下一串爪印。
当年的沙诺是“顶替”妹妹上的学。1990年,学校动员她父母让适龄的大妹妹格及莫沙作读书,但沙作只读了几天书便死活不愿再上学,父母只好让9岁的沙诺替妹妹上了女子班。
这次“顶替”彻底改变了姐妹俩的人生。
小学四年级时,沙诺考入县城的民族小学,后来进入凉山州民族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内江师范学院英语本科专业。2006年,她大学毕业后进入普格县民族中学,成为一名初中英语老师。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丈夫是一位基层法院的员额法官,俩人是中学同学。
如今的沙诺是全家的主心骨,不管大小事,家人都会跟她商量,让她拿主意。
被“顶替”读书的妹妹后来一直在家种田放羊,如今在普格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孩子,丈夫则在外地挣钱养家。
过去3年中,在沙诺的帮助下,记者联系到了当年东山乡女子班中许多人。
当年的90个女童,在27年后拥有90种不同的人生。沙诺当了老师,有人当了外科医生,有人当了工人,有些做了生意……还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没能改变宿命。
如今的东山乡中心学校已经让老记者陈燮有些认不出了——过去的一圈平房被三栋白色的楼房取代。教室里窗明几净,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学校里一半的学生是女孩。
村里也大变样——家家户户住进了安全住房,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
只有中心校操场边的3棵树是当年留下的。它们枝繁叶茂,静静伫立,见证着学校27年来的发展变化。
金华英当年的两个梦想实现了。
今天,行走在大凉山的土地上,建得最好的房子,一定是学校。老师们再也不用挨家挨户找回放羊娃,“用教育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已成为各界的共识。
从2016年春季学期起,凉山实行15年免费教育——全面免除3年幼儿教育保教费和3年普通高中学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全州还开办了3117个“一村一幼”幼教点,截至目前已招收幼儿12.61万人。女童入学难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改变。
今年9月,沙诺又站在新的人生起点上。她考到了普格中学任教,成为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英文老师。
站在讲台上,她目光笃定。很难想象,这位英文流利、眼睛明亮的女教师曾距离牧羊女的命运,只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