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0 15:37:48
新华社记者丁梓懿 闵捷 林宁
香港海洋公园生活着三只大熊猫:正值壮年的“小两口”盈盈、乐乐,还有已经步入高龄的安安。它们先后从内地来到香港长期生活,成为海洋公园的“镇园之宝”。虽然因为疫情海洋公园已经关闭数月了,但三只大熊猫依然受到饲养员们的精心照料,在院舍里生活得怡然自得。
为了确保大熊猫们的健康,海洋公园十分注重卫生安全。据香港海洋公园陆生动物部监督殷漫萍介绍,他们会做足消毒工作,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香港海洋公园的熊猫馆(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在香港海洋公园,大熊猫“安安”在躺着吃美食(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一天15公斤竹子 “大胃王”熊猫吃相最萌
当殷漫萍将海洋公园的竹子冷藏室打开时,满满一屋子翠竹出现在记者眼前:各种竹子应有尽有,恒温7℃,还配有洒水系统保持新鲜湿润……
海洋公园每周分两次从广州运来新鲜竹子,香港本地还有竹林,可以随时补给,保证竹子新鲜且充足。
香港海洋公园陆生动物部监督殷漫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香港海洋公园陆生动物部监督殷漫萍介绍熊猫食物竹子的储存(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殷漫萍与大熊猫们朝夕相处已有五年半的时间,照顾它们的日常起居。早晨上班后,她先要清理大熊猫“卧室”里的粪便和被吃剩的竹子,清理完毕后仔细消毒,然后给它们准备一天的饮食。
“我们要保证大熊猫24小时都能吃到新鲜竹子,还要给它们配备其他补充品。”殷漫萍说,大熊猫一天吃10至15公斤竹子或更多,而公园会每天提供30至35公斤。此外还有竹叶球、竹叶粥、纤维饼干,苹果、香梨等水果和红薯、南瓜等杂粮。
记者来到海洋公园展区,见到憨态可掬的安安正悠闲地享受着面前的美食。来自四川成都的它马上就34岁了,这相当于人类的102岁。
大熊猫“安安”来到香港海洋公园展区(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别看安安年纪大,胃口却不小。只见它一口气吃掉了5个竹叶球,然后抓起春笋一根接一根啃起来,吃累了就仰面躺下接着吃,尽显“吃货”本性,令人忍俊不禁。
除了美味的食物,大熊猫们的住宿环境也相当考究。公园将大熊猫展区和“卧室”打通,它们每晚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入睡。“卧室”不仅宽敞舒适,水源充足,还设有天窗,可采纳自然光。
这些“贵宾”还享受着健全的医疗条件。海洋公园每天都会进行日常护理,给熊猫们测量体温,并通过房间内的摄像头密切监测它们的身体状况。一旦大熊猫健康出现问题,海洋公园会马上与兽医团队联系,对大熊猫进行检查。
熊猫“使者”和它们背后的保育团队
今年4月6日,盈盈和乐乐首次成功自然交配,这让海洋公园的工作人员和熊猫迷们欣喜不已。殷漫萍说,海洋公园2015年将盈盈送回四川学习如何自然交配,盈盈回港后与乐乐尝试自然交配。
往年大熊猫进入发情期的时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会特意派员来港,为公园动物护理和兽医团队提供协助。殷漫萍说,今年因为疫情,他们无法来港,不过双方很快制定了相关方案,确保后续程序顺利进行。
香港海洋公园陆生动物部监督殷漫萍在熊猫厨房介绍熊猫食物的制作(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香港海洋公园陆生动物部监督殷漫萍在熊猫厨房介绍对熊猫的训练(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这些年来,海洋公园一直与四川保持密切联系,双方经常分享工作心得和最新资讯。据殷漫萍介绍,盈盈和乐乐当年来港时,有一批四川专家和保育员随行。他们在香港逗留了数月,协助海洋公园照顾年幼大熊猫。
大熊猫促进了内地和香港间的交流。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香港给予支援,援建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和都江堰基地。为了感谢香港的帮助,这两个熊猫基地向香港市民永久免费开放,川港两地学生还经常进行互访。
2019年8月,700多名香港青年在四川参加“四海一家·川港同行”青年交流团活动,见证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将刚出生的龙凤胎大熊猫命名为“四海”及“一家”,表达对川港友谊的祝愿。
在香港海洋公园展区,大熊猫“安安”走向美食(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探索生态保护 大熊猫是个“好老师”
在生态保育方面,海洋公园一直十分重视。
“与大自然亲近,在欢笑中学习。”在海洋公园的官网中,写着这样一句话。要延续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就要由教育开始。香港海洋公园1992年开始提供各类教育活动,至今已有超过100万学生参与活动。其中,以大熊猫为主题的教育课程最受游人与学生欢迎。
在香港海洋公园,大熊猫“安安”坐在小山坡上吃竹叶团(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香港海洋公园的工作人员给大熊猫“安安”摆放食物(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海洋公园内经常安排互动游戏,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的旅程中,多了解动物面对的威胁,将保育意识薪火相传。”殷漫萍介绍,孩子们可以走进国宝居所,学习照顾大熊猫的起居生活,近距离观察大熊猫训练示范,这个游戏特别受小朋友欢迎。
此外,学生们还会远赴四川,深入探索野生大熊猫保护区,体验大熊猫饲养员工作,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市民们肩负着保育大熊猫的使命。”殷漫萍说,在亲身和大熊猫接触后,人们会从中学习如何保育大熊猫。
大熊猫“安安”在香港海洋公园展区(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在香港海洋公园,大熊猫“安安”坐在小山坡上进食(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5月上旬,海洋公园宣布公园现金流濒临枯竭,如无资金资助,最快将于6月倒闭。特区立法会财委会召开多次会议讨论,终于在5月29日的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逾54亿港元拨款。海洋公园获得拨款后,未来将面临转型,其中包括巩固并发挥教育、保育优势,致力于有关研究及推广。
关于转型相关事项,大熊猫何去何从成为城中热议之事。“大熊猫是香港的无价宝,为人们带来保育、教育、康乐价值。它们会继续留在这里,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香港特区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思荣说。
来源:新华网
人人都说锻炼好,但已经退休的名中医徐再春教授,却不这么认为。
徐再春在接受《杭州日报》采访时表示:人生有一傻,没病吃药最傻。别老照镜子,看看肚子有没有大起来,特别是老年人。患上慢性病后拼命锻炼这是不对的,40岁前必须锻炼,50岁前适当锻炼,60岁后不锻炼、多保养才是正确的。
其实不光中老年人,年轻人也应该注意锻炼适量。
最容易犯的5个错误
01
走得多
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时,会使产生白细胞的能力大大降低,致使淋巴细胞中细胞活性大大降低。
02
速度快
对于走路和跑步而言,强度就是速度,强度过大容易发生运动伤害。比较常见的有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及腰部的疼痛和损伤。
03
早起就猛跑
不吃早餐或不补水就出门“狂走猛跑”,会导致血糖过低。早起时,人体血液更黏稠,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运动风险更大。此外,凌晨是心血管病高发期,高危人群应避免清晨剧烈运动。
04
严寒酷暑无阻
研究表明,极端温度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一热一寒,是心脑的“大敌”。早晚温差大时,一定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避免过度运动。
05
靠走路减肥
人体一天中摄入的热量越多,器官负担越重。但如果再进行超负荷的运动,器官的负担则翻倍,久而久之,加快器官衰老。
休息才是最好的锻炼
01
小憩20分钟——让心脏动起来
多项研究表明,小憩是减压神器,能提高灵敏度和工作效率,也更有利于心脏健康。研究发现,一周午睡3次以上、每次小于30分钟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了37%。
02
喝杯热茶——让大脑动起来
发表在《人类神经科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喝水能够让你的大脑提速14%,有助于保持思维敏捷。天气热的时候,喝杯热茶还是清热止渴的法宝,因为热茶能促使毛孔张开,加速汗腺分泌,还可以利尿。
03
伸个懒腰——让肺动起来
伸懒腰能增加对心、肺的挤压,增加全身的供氧,还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收缩和呼吸的加深。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04
吃健康零食——让胃动起来
在两餐之间或餐前吃点健康零食,既可以让你得到身心的放松,还有助于补充营养。建议在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左右给自己来个短暂的“茶歇”,酸奶、水果、坚果等都是比较健康的零食选择。
05
简单运动——让身体动起来
拉拉筋、扭扭腰,或者深蹲、靠墙站立、高抬腿、俯卧撑都是比较简便易行的运动。还可以练一两组瑜伽或太极的动作,时间不必太长,几分钟就能让身体充分放松。
06
晒太阳——让免疫力动起来
晒太阳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国人晒太阳的时间仍远远不够。不妨在你感到疲倦时,把晒太阳这个功课补上。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是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此时可以散散步,或者边晒太阳边打电话,一举两得。可以多晒晒背部、双腿和头顶,有助于钙的吸收、合成,还能提高免疫力,每次晒15~20分钟为宜。
07
发呆5分钟——让精神动起来
美国哈佛医学院和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发呆是最简单的减压方式。他们发现,心无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想的时候,大脑中的α脑电波得到加强。
这种特殊的脑电波可以抑制信息超载,让注意力和意念更加集中,从而改善情绪,减轻压力,缓解焦虑不安,还能加强记忆力,缓解疼痛,并提高免疫力。另有研究发现,每天适当发会呆能将焦虑和抑郁风险降低25%。
“中国最美老寿星”的长寿方
你听说过患过癌症的人能活过一百岁吗?你见过中国相貌最年轻、寿命最长的老人吗?这位老人就是张明珠。1905年6月22日出生于上海,后随丈夫到北京定居,被誉为“中国最美老寿星”!
106岁的她去参加电视节目,不仅是自己走上台,而且是皮肤细腻、神采奕奕!
张明珠老人说:要想健康长寿,就是做人“马马虎虎”,一定要心态平和、不生气。
那么,这位被誉为“中国最美老寿星”的老人,到底有什么样的长寿养颜秘诀呢?下面就一起来学一学吧!
▼点击下图选购
01
爱晒太阳爱走路
张明珠老人有两大习惯:一是坚持走路,各大公园都是老人经常去的地方,那里的常客大多认识她,她也乐意与大家聊天;二是晒太阳,饭后或是散步时都要在外面晒一会儿太阳。
02
癌症就是“不死之症”,不必在乎
对于长寿老人,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他们大多一生健康,很少得病。但张明珠老人不是这样的。她88岁的时候患肠癌,一共做过3次大手术,切除了全部结肠,大肠也被切掉了1米。第3次做手术时,她才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
但她满不在乎地说:“癌症,癌症,就是不死之症,我要跟癌症作斗争。”
03
睡到自然醒
“饮食有度,睡眠要足;多晒太阳,多做运动。”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起床活动和看一会儿电视后,再睡一个多小时,午饭后还要睡大约3个小时。充足的睡眠,保证了足够的精力,也使得皮肤光滑润泽,富有弹性。
04
爱美喜打扮,颜色鲜艳心情好
中老年人也要爱打扮、爱漂亮,打扮好看了心情自然会好,心情好了身体也就好了。
张明珠老人平时就爱涂脂抹粉,衣服上还要洒点香水,喜欢穿颜色鲜亮、款式新颖的服装,孙子辈们也总会给她送些纱巾之类的小礼品,她总是十分开心。
05
有肉吃肉,有菜吃菜,最爱红烧肉
饮食是决定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吃东西也要吃得杂。比如:玉米、白薯、南瓜、米饭、馒头、红烧肉等。
因此,我们吃饭应该荤素搭配,合理饮食。张明珠老人最爱吃红烧肉,她的好皮肤也都源于此。
06
“马马虎虎”才长寿
要想健康长寿,就一定要心态平和、不生气。用张明珠老人的话来说,就是“马马虎虎”。忘记自己的年龄,也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这些方法不仅能让你健康长寿,还能美容养颜!将这些方法告诉你的朋友们,祝大家即使一百岁也仍旧健康、美丽!
要想健康长寿,就一定要心态平和、不生气。
来源: JSBC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