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5 10:45:44
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在美国曾经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悬赏,只要找到一条体长在30英尺(超过9米)的巨蟒,而且还是活着的巨蟒,而且证据不是伪造的,那么,经过确认之后,就可以获得5000美元的酬金。
要知道,别说是在100年前了,就是在今天,5000美元的酬金也不算少,但是,由于一直都没有人找到这样的巨蟒,于是酬金的价格也不断上涨,发展到如今,已经涨到了5万美元,整整翻了10倍。
说起来,过去的100年时间里,并不是没有人去寻找巨蟒,但是却都一无所获,那么,难道是地球上,根本就没有体长超过9米的巨蟒吗?
通过化石考证,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巨蟒,是来自于5800万年前的泰坦巨蟒。研究发现,它们的体长大约在12米左右,最大可以达到15米,体重超过1吨。
至于泰坦巨蟒是如何出现的,这主要与地球在经历了第五次生命大灭绝之后,在气候恢复的过程中,曾经经历了一段古新世的极热时期,由于泰坦巨蟒本身就是一种喜热的生物,这也导致它们快速生长。
后来伴随着古新世极热时期的结束,当它们栖息环境的气温,降到了30摄氏度以下,对于它们来说,也就不再适合生存了,于是,泰坦巨蟒就消失了。
在泰坦巨蟒灭绝之后,地球上就再也没有那么大的蛇了,不过,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之中,泰坦巨蟒的“亲戚”却仍然存在,它们就是亚马逊森蚺,也是如今地球上最大的蛇。
和泰坦巨蟒一样,亚马逊森蚺也是以龟类、鳄鱼、水鸟、水生哺乳动物等为食,不过,它们却要比泰坦巨蟒小很多。
研究发现,亚马逊森蚺的平均体长,一般在5米左右,而在世界上,据说曾经发现过体长在10米以上的亚马逊森蚺,但是这也是有待考证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悬赏5万美金,不过是寻找一条体长超过9米的巨蟒,然而事实上这并不容易,因为在地球上,这样的巨蟒并不存在,除非有时光机,可以穿越回到古新世,从古新世抓获一条泰坦巨蟒带回来。
其实,多年来也的确是存在着一些关于巨蟒的目击记录,但遗憾的是,因为影像资料都比较模糊,可以说都是无法作为确凿证据的,因此,才会导致100年过去了,5万美金的悬赏,仍然没有人获得。
根据报道,前段时间在印度的辛德里镇(Sindri),曾经发现过一条巨蟒,而且据说这条巨蟒的体长超过8米,因为它实在是太大了,所以,需要用挖掘机将它抓起来。
不过即使这样,距离悬赏中的要求:体长超过9米的活体巨蟒,仍然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因此,即使在印度发现的巨蟒,真的超过了8米,也是无法获得酬金的。
此外,就是有传言称,在多年前的四川,曾经发现过一条体长超过55米的巨蟒,据说发现者是一名旷工,当时他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在玉石矿的旁边,看到有一条“怪物”正在山泉里喝水。
随后,也有一些旷工发现了这条巨蟒,但是却没想到,突然周围狂风大作,等到旷工们再次看过去的时候,却发现这条巨蟒早已经消失不见了。
类似的情况还包括,据称在1995年的时候,安徽曾经有一条巨蟒“渡劫”,这条巨蟒也是体长达到了数十米。
还有就是在2009年的时候,据称在马来西亚的一条河流中,曾经发现了一条体长在30米的巨蟒,但是,由于当时拍到的影响资料都太模糊了,根本就无法分辨河中出现的“怪物”究竟是不是巨蟒,所以,这个发现也同样没有被证明。
根据资料,目前世界上被认可的一条巨蟒,是发现在2006年的印尼巨蟒,这条巨蟒体长超过14.85米,不过,这样的巨蟒在如今,还是极为罕见的,但是它的出现也证明了,虽然如今地球上的生物,都没有史前那般巨大,但是,想要找到一条9米以上的巨蟒,还是有可能的。
那么,为何印尼发现了14.85米的巨蟒,却并没有获得5万美金的悬赏呢?这其实是因为并没有参加这项寻找巨蟒的悬赏活动,自然,发现巨蟒也就不能获得酬金了。
在距今5500万年前的古新世-始新世时期,地球温度经历了一波恐怖的上涨,平均温度比如今还要高出许多,不仅导致南北极地区没有永久冰川,还使得当地呈现出郁郁葱葱的温带森林景观。这一时期也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
我们知道,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撞击将地球大量土壤、灰尘等带入到了大气层中,使得大气层中通透性降低,阻挡太阳光子的进入,以至于地球温度不断降低。然而撞击又导致地球火山大量喷发,喷发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地球又开始逐渐变暖,最终在古新世始新世时期达到了高潮,全球气温普遍上升,其中高纬度地区的温度上升了7摄氏度左右。
每当地球平均气温增高时,冷血动物就会出现刷一波存在感,泰坦蟒就是在这个时期怒刷存在感的大型蛇类,它们平均体长达到了12-15米左右,重约1.1吨左右,是目前已知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蛇。
最初发现泰坦蟒的地方是塞雷洪煤矿,该煤矿位于哥伦比亚地区,是一座大型的露天煤矿,非常便于科学家们开展古生物研究工作。
最先来到这里的是古植物学家,他们想要通过研究这里的古植物从而研究当地的气候变化,然而他们不仅仅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植物化石,还发现了许多巨型鱼类、乌龟和鳄鱼的化石。为此古生物学家乔纳森.布鲁赫和卡洛斯·哈拉米略来到这里,他们共同发掘了大量的生物化石,并寄回到实验室,交给乔纳森的研究生来做清理工作。
乔纳森的一个学生在研究一块标着“鳄化石”的标签化石时,发现该化石并不符合鳄鱼的特征,刚好一位研究蛇的同事来实验室找他,于是他们就研究起这块化石,经过最终研究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大型的蛇类,而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泰坦蟒”
我们知道,泰坦蟒属于冷血动物,冷血动物的优势在于它们不用消耗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比恒温动物更节能。但冷血动物的劣势在于,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都不利于它们生存,温度过高会导致它们无法有效散热而死亡;温度过低又会导致体内的生物酶停止工作,以至于生产能量效率降低,使得它们行动能力、反应能力下降。所以当外界温度过低时,蛇就会进入冬眠。
研究表明,以泰坦蟒的体型,需要生活在33摄氏度-38摄氏度的环境之中,而古新世始新世时期的温度刚好符合它们对环境的需求。
泰坦蟒是大型蛇类,科学家们认为它们主要栖息在湿地、河流等环境之中,这是因为泰坦蟒的体重较重,但它们在陆地上行走时摩擦力较大,以至于行走速度并不快,捕猎效率大幅度下降。
而水中可以提供一定的浮力,能够提高它们的行动速度。同时其他动物需要到水边饮水,泰坦蟒就可以在此时发动攻击,吞噬猎物。
泰坦蟒最初是在哥伦比亚的塞雷洪煤矿被发现的,和泰坦蟒一起被发现的还有巨龟和鳄鱼,成年体重在半吨左右,泰坦蟒虽然无法以半吨的巨鳄或者是巨龟为食,但会以它们的幼崽喂食。
泰坦蟒没有牙齿,所以它们只能将猎物整个吞下,吞下猎物之后的它们身体较为脆弱,行动能力也不快。为此,它们会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慢慢消化体内的猎物。
泰坦蟒虽然是当时的霸主,但是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不强,在一些温度没那么高的地区就无法满足它们的生存。再加上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以至于在全球气温逐渐变低之后,它们逐渐消失了。
现如今虽然也有一些体型较大的蛇,但由于地球温度相对于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而言较低,因此现代蛇类的体型都没能超过泰坦蟒。如果全球变暖持续进行,或许未来还会出现类似于泰坦蟒一样的恐怖巨蟒。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巨蟒的形成和高温环境有关,比如:现如今温度越高的地区蛇类的体型越大,温度越低的地区蛇类体型越小。泰坦蟒的生存离不开当时的高温环境和丰富的河流,但这种环境消失时,它们也将会逐渐走向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