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200

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汤姆猫游戏下载;汤姆猫游戏大全免费

时间:2025-04-17 12:53:42

会说话的汤姆猫被AI“变活”了!AI玩具成了下一个超级风口?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大伙,有看过皮克斯经典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的,请举一下手。

汤姆猫游戏下载;汤姆猫游戏大全免费

嗯,虽然我隔着屏幕看不到,但我估计举手的人数是不少的。

要我说,《玩具总动员》还真能算是90后和00后共同的童年回忆了,像是牛仔胡迪、翠儿、巴斯光年、Mr. Potato这些拥有自我意识,能够说话聊天的玩具,应该没有人不想拥有吧。

好消息是,如今动画正在照进现实。

奇怪的是,这率先落地的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什么经典动画角色,而是一个在智能手机普及年代如病毒式营销般传播,如今却已经逐渐被大部分人淡忘的手游角色。

没错,就是这一只怎么看怎么贱的灰色猫咪。

(图源:会说话的汤姆猫)

12月24日,金科汤姆猫携手西湖心辰团队发布旗下首款AI儿童情感陪伴机器人——汤姆猫AI童伴 ,官方宣称,该款玩具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会说话的汤姆猫”经典IP形象,为儿童提供深度陪伴和情感支持,共有经典款、豪华款、尊享款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1499元、1699元、1999元。

没想到这时代的眼泪,居然也能整出新花样来?

说起这个汤姆猫,大家印象里的形象应该还是这样的吧:

蹲在清晰度不高的屏幕里头,看起来就一副拽兮兮的样子,脑袋大大的,耳朵会动,眼珠子会转,有事没事就小手一背,可怜兮兮,问你要牛奶喝,这喝牛奶的动作更是经典回忆了。

(图源:会说话的汤姆猫)

我也去特地下载了新版本,只能说十来年的光阴在这只傻猫身上,是一点痕迹都没留下来啊。

(图源:会说话的汤姆猫2)

还有不少游戏,基本也就是复刻热门手游的玩法,然后搭配上汤姆猫的IP,这里不再赘述。

不过呢,当时这款游戏虽然叫“会说话的汤姆猫”,但实际上这只猫除了用刺耳的声音模仿人说话外,能自主开口的只有被击打后的“NO”“哎呦”以及一些拟声词,是无法实现对话的。

而现在,搭载了AI的汤姆猫,真的会说话了。

根据官方介绍,汤姆猫AI童伴内置了专门研发的汤姆猫情感陪伴垂直模型,研发团队训练了大量针对汤姆猫这一IP角色的人物设定、声音数据以及儿童情感陪伴领域的语料。

(图源:京东)

从视频上看,小朋友可通过触摸感应和语音唤醒AI汤姆猫,和它进行互动聊天、讲故事、兴趣问答等。

在此之上,官方特别强调了这款产品的情绪感知能力,声称AI汤姆猫能够捕捉使用者的情绪变化,并作出相应反应,例如在孩子心情不佳的时候,汤姆猫交流的语音、语调、语速甚至语气助词都会跟着对话当下的情景或情绪发生变化。

不难看出,比起教育属性,这类产品更强调情绪价值与陪伴功能,其目的是成为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出口”。

但在动作行为上,这款AI汤姆猫的可动机构基本只有头部,虽然理论上是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辨别位置和方向,在平面上120°转头面向孩子进行语音对话,但却不能实现俯仰等比较基础的操作,可动范围明显受限。

而在情感表达上,这款AI汤姆猫可以变换的也只有眼睛部分,尽管官方表示为这款产品设计了20余款眼睛,但是产品的面雕设计其实并不算出色,可以不断变换图案和颜色的眼睛,能带来多少实际上的情感交流还是个未知数。

考虑到1499元的起步价,这款玩具的功能似乎还是有一点单纯了。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陪伴玩具/早教机器人,出现在市面上的时间已不可考了。

但要说第一个获得AI大模型赋能的陪伴玩具,那高概率是在美国市场里爆火的众筹产品—— Moxie

Moxie是由人工初创智能公司Embodied推出的一款桌面机器人,和AI汤姆猫不同,Moxie不仅拥有着一个表情丰富的显示屏,全身上下三段式的可动结构,以及一双足够灵活的手臂组件。

(图源:Embodied)

在接入大模型后,Moxie不仅能够理解使用者的话语,识别他们的情感,听到并处理用户所说的内容,还能通过摄像头检测使用者的面部表情和语调,基于对话和问题做出回应,并伴有相应的手臂、眉毛和嘴部动作。

它甚至会脸红,还可以给你跳舞。

(图源:ISHOWSPEED)

从知名主播ISHOWSPEED的直播片段中,我们可以得以Moxie超高互动性的冰山一角,这面部表情真的很灵动。

要论AI玩具的陪伴感,那Moxie一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近些年来,随着以AI Pin、AI眼镜为代表的中小型AI设备崭露苗头,越来越多的公司试图进入儿童AI智能硬件赛道。

去年12月,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的前女友Grimes携手初创公司 Curio ,共同推出了一系列互动AI毛绒玩具,这些玩具均内置了OpenAI的大模型对话支持,具有与儿童对话和“记忆”主人个性的功能。

(图源:Curio)

字节跳动的AI陪伴玩偶“显眼包”,同样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热潮。看似普通毛绒玩具的它,实际上嵌入了FoloToy旗下的Magicbox,内置豆包大模型和语音识别能力,能够与用户进行无缝对话,提供个性化的情感陪伴。

原本作为内部礼品的“显眼包”,在二手市场上的转手价一度被炒到500元,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图源:闲鱼)

当这些公司仍需要努力寻找和打造IP时,AI玩具这一赛道也已经吸引了那些手握着更高技术力甚至是知名卡通IP的玩家入局。

比如同样握有超级IP的奥飞娱乐,《喜羊羊与灰太狼》《铠甲勇士》等IP可谓长久不衰,他们就在今年5月,与北京红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首款“喜羊羊”AI产品—— 喜羊羊超能铃铛娃娃

(图源:闲鱼)

小朋友可以通过“超级铃铛”与喜羊羊对话,在蓝牙模式下,还可以播放儿歌和故事,基本也是这类产品的通用能力了。

尽管网友们,确实也对这类产品表达出了一定的质疑。

比如说,这和早教玩具有什么区别?一个类似智能音箱的东西就摇身一变成为AI机器人了?

(图源:IT之家)

但是考虑到幼教领域和目前大部分网友间存在的年龄隔阂,个人认为AI玩具的发展前景还是值得积极观察的。

每个人都渴望着陪伴。

在此前A16Z的一份TOP50 GenAI的报告里,AI陪伴APP的数量高达近200个;而根据Precision Reports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陪伴机器人市场规模预估为920,311万美元,预计在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25.68%。

没错,这是一个拥有着百亿美元市值潜力的市场。

大语言模型在情绪智能的方向上的实质性飞跃,让人们对AI伴侣和聊天的强劲需求被全面激活,也导致生成式AI在虚拟伴侣、陪伴硬件的应用领域越来越深入。

(图源:A16Z)

在我看来,初创公司选择AI玩具作为第一步的原因还挺好理解的。

目前市面上这类产品,它们的制作原理其实都很简单。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智能音箱,只是反馈端变成了大模型,简单部署一下服务器,甚至直接调用现有的付费API,让AI根据设想整一段符合外观的提示词,最后再配上一个喜欢的玩具外壳,甚至可以说我都能生产出来。

而在简单的原理下,AI玩具的价值或者说目标对象却是非常明确的。在推行“新课改”后,让孩子寒暑假去上补习班已经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需要上班的家长又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陪伴着孩子们,此时这样一个简单的交流工具,就可以最低限度地满足孩子们不断增长的情感、社交和教育需求。

大语言模型,真的很适合“对话”型玩具。

当然了,问题也是存在的。原理足够简单,就意味着这个品类本身难以形成体验上的壁垒,没有了IP的加持,各家厂商推出的AI玩具最终只会殊途同归,初创公司会被轻易淹死在大公司的海洋里。

作为例子,在这股热潮涌动下,作为先驱者的Moxie,其背后的公司Embodied AI居然破产了,尽管程序员们还在试图赶出一个开源的大模型后台以继续提供服务,但是这款产品的更新进度也就到此为止了。

其次,在很多人看来,AI陪伴本来就是一种容易令人上瘾但本质上又不够安全的存在。

除了国内儿童手表上频发的“争议回答”事件,据外媒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的14岁少年塞维尔·塞泽甚至在与AI初创公司Character.AI的聊天机器人进行长时间对话后,于今年2月不幸离世。

从各种案例来看,这类产品究竟是在帮助人们对抗孤独,还是走向更孤独,也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观察。

而我认为,AI玩具始终无法真正替代人类的情感陪伴。

如何平衡科技与情感,借助AI玩具让家庭关系更为温暖和有温度,或许会是厂商们接下来需要去考虑的一大议题。

你还记得“会说话的汤姆猫”吗?关于它,有一些奇怪的都市传说……

假如你对休闲手游感兴趣,那么想必对“会说话的汤姆猫”不陌生。这只灰白相间、长相傻气中带着点诡异的猫会在你的手机屏幕上摇头晃脑,用仿佛吸了笑气一般的奇特口吻重复你说过的每一句话,用尖锐的声音和有些做作的态度惹你发笑。

它并不聪明,甚至也不太可爱,但人们还是对它欲罢不能。

这只“会说话的猫”诞生于2010年,如今,10年过去了,它变成了什么样?

会说话的小动物

2008年7月,苹果公司推出了App Store,这个依托于iPhone、iPod Touch和iPad的应用程序发行平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一年后,一对斯洛文尼亚情侣决定在App Store上闯出一番名堂。

靠着在IT公司工作时攒下的25万美元,Samo Login、Iza Login拉上6个朋友,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名为Outfit 7。起初,他们开发了一个足球App、一个冰岛旅游App和一个理财App,但都失败了。

Samo Login把失败理由归结为“用户不想要这样的App”。6个月后,Outfit 7改头换面,推出了一款新游戏《会说话的汤姆猫》(Talking Tom)。游戏以一只灰色虎斑花纹、大眼睛的卡通猫“汤姆”为主角,玩家可以抚摸汤姆,给它喂食,汤姆也会像真正的猫那样发出叫声或呼噜声。更重要的是,一旦玩家通过手机麦克风对汤姆说话,汤姆会用夸张的声音重复玩家的话。

2010年的“汤姆猫”

接下来的一两年,Outfit 7一口气推出了一系列小动物——小河马Hippo、刺猬Harry、小鸟Larry、恐龙Rex、“细菌”John、机器人Robby、长颈鹿Gina,等等。加上最初的汤姆,这些小动物组成了“会说话的汤姆猫与它的朋友”系列。

《会说话的Larry》,早期这些小动物的造型都挺粗糙的……

除了主角造型不同之外,“汤姆猫与它的朋友”系列游戏的玩法其实大同小异。但对于喜欢这类游戏的人(特别是轻度用户)来说,游戏性原本就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汤姆猫与它的朋友”系列风靡全球,在1年半左右(19个月)时间里下载量超过了3亿次。

在“汤姆猫与它的朋友”续作中,比较重要的角色是安吉拉(Angela)。她是汤姆的女朋友,设计者给她安排了鲜明的性格——时髦爱漂亮,喜欢唱歌、跳舞、旅游和时尚,还有点儿小脾气。

从安吉拉开始,“汤姆猫”系列的小动物们开始有了更加具体的“人设”,角间的互动也更富故事性。比如2012年的《汤姆的情书》(Tom’s Love Letters)和《汤姆爱安吉拉》(Tom Loves Angela),玩家在游戏里需要做的是让汤姆和安吉拉谈恋爱。

2012年,安吉拉第一次在游戏里登场,她是汤姆的女朋友

这样的设计无疑让小动物们的形象更显亲切,尽管《汤姆的情书》《汤姆爱安吉拉》等游戏的玩法仍然十分简单,在核心玩家心目中可能都算不上游戏,但角间的互动仍然给人带来了一些新乐趣。

更重要的是,像其他火爆的游戏IP一样,“汤姆猫与它的朋友”开始推出其他改编作品。2012年,Outfit 7与迪士尼互动工作室共同制作了10集网络动画《会说话的朋友》(Talking Friends)。对于“汤姆猫”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两年后,长篇系列动画《会说话的汤姆猫与它的朋友》(Talking Tom And Friends)开播,这一播就是7年,至今仍然没有完结。

除了汤姆、安吉拉、金杰(Ginger)、本(Ben)之外,《会说话的汤姆猫与它的朋友》还引入了不少新角色。动画剧情围绕着“汤姆和它的朋友”展开,内容却不仅限于“儿童故事”,商业竞争、人工智能、情报、人际关系、争风吃醋……种种主题给这个每集约10分钟的故事增加了一些成人化色彩(虽然表达方式还是卡通式的吵闹夸张)。

系列动画《会说话的汤姆猫与它的朋友》

自2014年开始,“汤姆与它的朋友”还制作了一些短剧,如《会说话的汤姆猫:短篇》(Talking Tom Shorts)、《会说话的汤姆猫与它的朋友:迷你》(Talking Tom and Friends Minis)、《会说话的汤姆:英雄》(Talking Tom Heroes)等等。安吉拉和汤姆还拥有个人单曲。2018年,Outfit 7宣布“汤姆猫”将改编动画电影。

当然,作为一个以互动App起家的系列,“汤姆猫与它的朋友”最为人熟知的,仍然是游戏。

五花八门的“汤姆猫”游戏

自2010年《会说话的汤姆猫》开始,“汤姆猫与它的朋友”系列先后推出了22个游戏。其中大部分仍是沿袭初代设定的虚拟宠物类游戏,也有不少“追随流行”的作品。

从2011年到2020年,“汤姆猫”家族成员增加了不少。如果说早期一些小动物还能明显看出是为了凑数(或者说,尝试),那么随着人气上升、玩家人数增加和动画播出,一些角色逐渐成了“汤姆猫与它的朋友”中的固定班底——巴黎女孩安吉拉、小猫金杰、棕色狗本和斑点狗汉克。

这些角色都拥有独立的“说话”游戏,并且尽量通过性格差异来设计不同玩法。除了都能与玩家对话之外,安吉拉更侧重音乐、流行、时尚元素;金杰则是一只更需要照顾的小猫;本是一只“科学怪狗”,喜欢在实验室工作(有时还会爆炸!),被玩家冷落还会变得暴躁;汉克先是在动画《会说话的汤姆猫与它的朋友》中登场,随后才推出游戏,而它的爱好是摄影和看情景喜剧。

小猫金杰

“科学怪狗”本

2017年才在游戏里出场的汉克,已经变成了卡通风格

2015年,“汤姆猫”系列中第一个非虚拟宠物类游戏《会说话的汤姆猫:水上摩托》(Talking Tom Jetski)上线。游戏是典型的休闲竞速类玩法,难度也不高。很难说它是不是受了另一款热门游戏《神庙逃亡》的影响,毕竟“神庙逃亡”系列在2013年之后热度就有所下降。但不论如何,《水上摩托》是Outfit 7的一次试水,“汤姆猫”从此开始涉及其他类型休闲游戏。

2018年的《会说话的汤姆猫:水上摩托2》,这两代从画面到玩法都没什么区别

同年,Outfit7还推出了《会说话的汤姆猫:泡泡射击》(Talking Tom Bubble Shooter),这个游戏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汤姆猫”主题的“泡泡龙”。

2017年,游戏《会说话的汤姆猫:战营》(Talking Tom Camp)上线,这是一个综合了策略、放置和塔防元素的游戏。为了更适合未成年玩家,游戏里所有的战斗都是用水枪进行的。同年还有消除类游戏《会说话的汤姆猫:水上乐园》(Talking Tom Pool)上架,采用了“流行”的消除类玩法。

《会说话的汤姆猫:战营》,里面所有的战斗都使用水枪

2018年,Outfit 7一口气推出了《会说话的汤姆猫:糖果狂奔》(Talking Tom Candy Run)、《会说话的汤姆猫:蛋糕跳跃》(Talking Tom Cake Jump)以及《会说话的汤姆猫:跳起来》(Talking Tom Jump Up)等几个游戏。顾名思义,这几个游戏都与“跳跃”有关,玩法也都是玩家相当熟悉的。

《会说话的汤姆猫:糖果狂奔》是这一系列中较为“难得”的横版过关游戏

2019年,Outfit 7制作了《会说话的汤姆猫:Hero Dash》,一个超级英雄主题的跑酷游戏。此外还有《会说话的汤姆猫:卡丁车》(Talking Tom Karting)——但这个游戏似乎只有中文版本,这或许与2017年Outfit 7被一家中国公司高价收购有关。

时至今日,“会说话的汤姆猫”已经从虚拟宠物类游戏逐渐变成了“综合休闲游戏”。尽管以玩家的角度看,这个系列里的不少游戏都有“换皮”的嫌疑,但对于“汤姆猫”爱好者而言,当他们想玩游戏的时候,总有一类“汤姆猫”能够满足需求,这或许就足够了。

关于猫的都市传说

“汤姆猫”问世时,Outfit 7寄希望于它能得到孩子们的欢迎。等到“汤姆猫”火爆全球,的确有许多家长把这一系列的游戏当做给孩子打发时间的好东西——不论国内还是国外,你总能找到一些用智能手机来哄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时候,也正是这些家长在事后哭诉自己的孩子“沉迷手机”——这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也有不少人借此发挥,创作出一些都市传说。

《会说话的安吉拉》上线不久,社交媒体上开始流传一则消息:“安吉拉”是一个被黑客控制的App,安吉拉会问未成年人一些涉及年龄、家庭住址、所在学校、个人爱好等的隐私问题,App甚至会黑进他们的照片和好友名单,并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发送给恋童癖者。

安吉拉的确会在谈话过程中询问玩家的名字、学校、爱好

Outfit 7的解释算是有理有据,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在这之后,虽然人们对“安吉拉”App的质疑有所减少,但在小众领域,它的故事被继续添油加醋,最终成了一个真正的都市传说。

在都市传说中,控制App的人从黑客变成了一个“可怕的男人”。假如玩家说自己已经超过18岁,那么它还是一个普通的娱乐App,但假如一个孩子说自己未满18岁,这个男人不仅会询问孩子的个人信息,还会通过手机摄像头拍摄他们的照片和视频。

都市传说的作者把这一段描写得活灵活现:一个小孩和安吉拉聊天,不小心把手放在她的眼睛上,她生气地说:“快把手拿开,我看不见了!”这个孩子吓得关掉了App,但仍然能听到手机发出咔嚓声,似乎正在拍照。

都市传说还编得有鼻子有眼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些内容甚至儿童不宜,或者说,这些都市传说压根就不是给孩子看的。当然,和其他的都市传说一样,关于“安吉拉”的这些故事也都不是真的。

不过,尽管“恋童癖安吉拉”被证明是谣言,但“汤姆猫与它的朋友”系列游戏也遭遇了许多与儿童用户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其他同类游戏中也同样存在——作为一个免费下载、含广告和内购的游戏,“汤姆猫”自身内容足够“健康”仍然是不够的,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在玩“汤姆猫”游戏时看到了大量成人广告,以至于他们必须把App卸载,而这本来是Outfit 7在接受广告时就应该避免的。

与此同时,“汤姆猫与它的朋友”还有一些内容受到了家长批评,其中较重要的一点是对待动物的态度。一些“汤姆猫”游戏中,玩家(尤其是孩子)可以与汤姆互动,但即使他们用力打汤姆,或作出一些不好的举动,汤姆也只会表现出搞笑的反应,并不会批评孩子的行为。一些家长因此认为,游戏纵容了孩子们虐待动物,而他们不应该让孩子觉得“招猫打狗”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