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6 02:02:22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李依伦)每届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都有很多有趣的科技元素。在今年的年会现场,多款人形机器人在展厅内或变身咖啡师、或与观众下象棋、或演奏乐器。
北京清飞科技有限公司的“妮娅”仿生人形机器人通过情绪识别算法与观众对话;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速进化”)的“加速 T1”不仅是开幕式舞蹈演员,还是常设展足球赛运动员;乐聚通研(北京)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聚通研”)的人形机器人“夸父”承担着迎宾工作,为公众解答疑问、提供讲解和指引服务等。
3月27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咨询台“迎宾”的机器人“妮娅”向与会嘉宾招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让身高1.7米、体重55公斤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夸父”完成表演,难度有多大?乐聚通研总经理柯真东说,机器人既要刚柔并济地转身推掌,又要做到单脚站立等复杂全身舞蹈动作,一方面要有来自算法侧的支持,另一方面对机器人本体性能、批量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提出了挑战。
3月27日,人形机器人“夸父”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机器人秀环节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它执行舞蹈动作的过程,可以类比人类演员举着哑铃跳舞。”柯真东说,“夸父”的手臂具备实际作业能力,负载可达5公斤,自重超过10公斤。得益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此前提出的控制框架CDM-MPC(基于质心动力学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机器人能够实现各部位的运动紧密配合。“夸父”团队历经百余次训练和测试迭代,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动作训练,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技秀。
3月26日,工作人员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调试夸父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乐聚通研的工作人员吴嘉阳参与了机器人群控的调度工作,此次活动中的团队凝聚力令他感触颇深。“在前期准备的测试过程中,许多问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团队成员马上着手修复,一个早上或者一个下午就可以解决。经过本次演出活动,我们团队的协作性和凝聚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说。
加速进化的CEO程昊介绍,他们在2024年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加速 T1”在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承担起四大任务:在开幕式科技秀上,8台“加速 T1”机器人整齐列队,通过大角度斜坡登上主讲台,展示机械舞、集体俯卧撑等高难度动作,将科技与艺术巧妙融合,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在展馆内,它持续开展足球赛、特技表演。在迎宾环节中,它通过语音交互,为各国嘉宾提供智能引导服务。它还在已召开的“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化身主持人,一同发布 “人工智能创新街区”。
3月27日,与会嘉宾与一款加速T1机器人握手。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程昊提到,针对机器人数量需求大的困难,团队优先向论坛交付了十几台机器人;围绕开幕式舞蹈技术难题,团队组织大量研发人员组成专项小组,争分夺秒开发舞蹈动作,紧密对接导演组需求,及时做出调整,最终零失误完成了各项任务。“我们感觉这一波热度是有史以来最强的一波,但跟后面大的机会比,现在只是个小小的机会”,他笑着说。
3月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内,参观者在观看一款名为“加速T1”的机器人踢足球。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一款名为“小关”的人形机器人向与会嘉宾招手(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我想将来有一天大家都会看到,人形机器人像汽车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提供家庭陪伴、医护康养等服务。”葛志杰说。
咚咚咚咚咚,嗞嗞嗞嗞嗞,工地上的打桩机声,广场舞的高分贝喇叭声,建材店电锯的切割声……2月下旬至3月中旬以来,本报报料平台和网上关于各种噪音扰民的投诉又接连不断。虽然噪声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也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难点,但市民维护安居环境的意识和要求除吵降噪的呼声却越来越高。
近期,针对市民反映比较突出的广场舞高音喇叭扰民、工地半夜施工扰民和企业商户生产噪声扰民的现象,记者通过实地察访、电话和网络采访等方式进行了调查。
多处广场舞现场实测,白天和夜间音量超标
景蜜社区公园位于景田北片区,四周均是居民小区,去年11月改造完工后不久,就有市民反映公园有一十余人的小群体每天跳很劲爆的舞,音量开很大,严重打扰了周边学生的学习和居民休息。“已投诉很多次12345了,实在没办法了。”“公园里跳广场舞的不止他们,但是别人都会注意声音不过大,他们来了后,声音很大然后别的跳舞的声音也开大了,因为相互影响了所以只能开大声音,结果苦了周围的居民。”
3月18日上午8点多,记者走访该社区公园时,公园里有大大小小四支舞队。在羽毛球场一个规模较大约50多人的健身操舞队边,记者用手机分贝仪app测试,显示平均分贝为80;在距离几支舞队约百余米的景田北街路边,再次测试,显示平均分贝为73。晚上7点多,记者再次走访时,舞队只有2支,近距离测音,平均分贝为84,在靠景田北三街路边测音,平均分贝为77。
景蜜社区公园夜间舞场。
白石洲地铁站旁的舞场。
同样,南山区白石洲地铁站A出口旁的街角,也存在广场舞喇叭音量过高扰民的现象。2月23日上午9时多,记者采访途径此处,远远就听见有点嘈杂的配乐声,声音此起彼伏,走近了才看清有两支舞队,在距离舞队约30多米的路边,测到平均分贝为71。
根据我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规定的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公园、广场属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2类区域,昼间最高60分贝,夜间最高50分贝。据此标准,上述街区的广场舞音响音量均已超标。
虽有相关条例规定,虽进行了劝导,但痼疾难治
广场舞噪音属于社会生活噪音,一般是由公安部门、街道社区协同监管。目前,我市对于此类投诉,一般采取安排执法人员现场劝导和加强巡逻监督的方式。
虽然《广东省全民健身条例》2019年7月就实施了,规定举办、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噪声污染防治等相关规定,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但近两年我市关于广场舞噪音扰民的投诉仍是频频出现。
“草埔大厦门口的小市政公园广场舞大妈使用高音喇叭扰民”“请求对罗湖清水河龙园山庄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处理的第三次呼吁”“东湖公园广场舞严重噪音问题”“还是华润广场舞问题反馈一下,近期特别难沟通”这些是网友们发帖投诉的标题,单从标题就能看到广场舞噪音扰民,不仅涉及的面广,而且存在反复投诉,投诉后问题复现的状况。
市民建议设立噪音检测仪,对分贝作出具体规定,应有奖有罚
很多网友认同广场舞本身没有问题,因为中老年人也有正常的娱乐、健身需求,但如果广场舞音响音量过大,变成噪音影响到他人就得加以监管了。有的建议,可以在公园、广场安装噪音分贝检测仪,一旦音量超标,实时预警提示。有的建议,有条件的社区提供室内活动室给中老年人跳舞。还有的建议,可以参考其他城市立法规定,对音量过大,屡次劝解不改正的,予以罚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虎)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李依伦)每届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都有很多有趣的科技元素。在今年的年会现场,多款人形机器人在展厅内或变身咖啡师、或与观众下象棋、或演奏乐器。
北京清飞科技有限公司的“妮娅”仿生人形机器人通过情绪识别算法与观众对话;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速进化”)的“加速 T1”不仅是开幕式舞蹈演员,还是常设展足球赛运动员;乐聚通研(北京)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聚通研”)的人形机器人“夸父”承担着迎宾工作,为公众解答疑问、提供讲解和指引服务等。
3月27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咨询台“迎宾”的机器人“妮娅”向与会嘉宾招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让身高1.7米、体重55公斤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夸父”完成表演,难度有多大?乐聚通研总经理柯真东说,机器人既要刚柔并济地转身推掌,又要做到单脚站立等复杂全身舞蹈动作,一方面要有来自算法侧的支持,另一方面对机器人本体性能、批量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提出了挑战。
3月27日,人形机器人“夸父”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机器人秀环节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它执行舞蹈动作的过程,可以类比人类演员举着哑铃跳舞。”柯真东说,“夸父”的手臂具备实际作业能力,负载可达5公斤,自重超过10公斤。得益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此前提出的控制框架CDM-MPC(基于质心动力学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机器人能够实现各部位的运动紧密配合。“夸父”团队历经百余次训练和测试迭代,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动作训练,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技秀。
3月26日,工作人员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调试夸父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乐聚通研的工作人员吴嘉阳参与了机器人群控的调度工作,此次活动中的团队凝聚力令他感触颇深。“在前期准备的测试过程中,许多问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团队成员马上着手修复,一个早上或者一个下午就可以解决。经过本次演出活动,我们团队的协作性和凝聚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说。
加速进化的CEO程昊介绍,他们在2024年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加速 T1”在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承担起四大任务:在开幕式科技秀上,8台“加速 T1”机器人整齐列队,通过大角度斜坡登上主讲台,展示机械舞、集体俯卧撑等高难度动作,将科技与艺术巧妙融合,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在展馆内,它持续开展足球赛、特技表演。在迎宾环节中,它通过语音交互,为各国嘉宾提供智能引导服务。它还在已召开的“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化身主持人,一同发布 “人工智能创新街区”。
3月27日,与会嘉宾与一款加速T1机器人握手。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程昊提到,针对机器人数量需求大的困难,团队优先向论坛交付了十几台机器人;围绕开幕式舞蹈技术难题,团队组织大量研发人员组成专项小组,争分夺秒开发舞蹈动作,紧密对接导演组需求,及时做出调整,最终零失误完成了各项任务。“我们感觉这一波热度是有史以来最强的一波,但跟后面大的机会比,现在只是个小小的机会”,他笑着说。
3月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内,参观者在观看一款名为“加速T1”的机器人踢足球。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一款名为“小关”的人形机器人向与会嘉宾招手(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我想将来有一天大家都会看到,人形机器人像汽车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提供家庭陪伴、医护康养等服务。”葛志杰说。
用户评论
哎,小时候玩街区都玩到手机坏掉,现在想起来还是挺好玩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舞街区的音乐太搞了,超级经典!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舞街区论坛现在可能没啥人气啦,但总想看看有没有老朋友在那裡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0年的游戏好像还是玩得到吧?得找找攻略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现在主要上其他平台,偶尔去翻翻舞街区的旧帖子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当年玩舞街区的时候可是高手级别厉害!现在想回到过去一起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现在有新游戏很像舞街区,感觉很有趣,下次试试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舞街区论坛那段时间的记忆真美好,跟朋友们一起聊天、跳舞,太有趣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现在还有人活跃!我想要看看熟悉的版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记得当年用小号去玩闹,哈哈哈,那时候年轻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年头久了,但是舞街区的名字记忆犹新!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知道现在还能找到那些经典的音乐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朋友跟我说舞街区论坛已经消失了,是真么吗?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个时候玩的太欢了,我现在想找一些当年好友一起玩游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人知道现在哪里还有舞街区的视频存档?太怀念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没怎么玩过街区,只听朋友说很好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舞街区的界面和字体都是很特色的设计!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现在的人还能感受到当年街区的游戏热情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看到一些关于舞街区的回忆视频或文章!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