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200

首页 > 游戏资讯 > 正文

“天河注水”是关于天水地名的一个美丽传说

时间:2024-02-04 00:57:49

天水因水而得名。 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猜想:有“水从天而生”的神秘说法,有“水注入天河”的浪漫传说,还有“水从天而降”的说法。这大概源于对天水乃至甘肃的直观印象。

天水麦积山

1.以水命名

“天生水”引自《易经》:“天生水,地生百分之六十”,这是五行学说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古人认为天地有五方,阴阳五行相合,天地居北。 北方五行属水,故有“天生水”之说。 这句话崇高而高深,但似乎与天水这个名字没有直接关系。

“天河注水”是关于天水地名的美丽传说。 相传汉武帝时期,陇右地区持续干旱。 一天晚上,天河水突然倾泻而下,在上桂城北形成了一个湖泊。 当地干旱缓解,人们将其命名为“天水湖”。 当地官员认为这是吉祥之兆,上报汉武帝。 汉武帝非常高兴,下令在上桂北城临湖处建新县,命名为“天水县”。 关于上龟北城的天水湖,《水经注》中也有记载:“上龟北城有湖,湖中出一条白龙。风雨随行,故称天水县。” 可见,上桂城北确实有一个湖,但与传说不同的是,《水经注》认为,天水因湖中白龙搅动风雨而得名。故名天水县。

天水借河

这个美丽的传说因其浪漫的色彩和人们对悠久历史的依稀记忆而在天水广为流传。

二、天水县设置

战国至秦汉时期,天水属陇西郡。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天水县,治所为凭祥(今甘肃省通渭县)。 其管辖范围与今甘肃省定西、通渭、景宁、庄浪、秦安、甘谷、清水、张家川等市县以及天水、榆中、陇西等市县的部分地区相似。

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改天水县为汉阳县,并迁蓟县(今甘肃省甘谷县),辖十三市。 三国魏改称天水县。 《水经注》:“水(渭水)流北至蓟县北。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攻河北戎,置郡。故治天水县。”莽改真容县为季氏,汉明永平十七年(74年),改名汉阳县,城称魏博府,史称西伯。 ”。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郦道元明确指出,河北县城为天水县县城。 。 西晋时期(266-316年),天水县迁至上桂(天水市钦州区)。

天水县政府动作示意图

从最初设天水县到西晋迁上贵,历时约380年,其中平乡县(通渭县)历时191年,蓟县(甘谷县)历时190余年。 也就是说,天水县自设立以来,并不属于上贵县(天水市钦州区)。 那么,上桂“天河倒水”的传说从何而来呢?

三、“天河注水”的传说

1.天水湖在哪里?

上桂为先秦时期桂荣之地。 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灭戎人,夺其土地,置妫县。 韩殷. 为与下桂(陕西渭南)区别,改称上桂。 上桂,“汉郡,属陇西郡。武帝分为天水郡。后汉分己道,置南安郡。后魏改上桂为上封。隋复置上桂为钦州。有湖。州前。或增或减,故名天水县。” (《旧唐书》)这里提到天水县因州前有湖而得名。 仔细分析,有两层意思:一是“州前有湖”,这个州指的是隋朝建立的钦州,这说明至少在隋朝,湖还存在。 二是“四时增减,故名天水县”句,可见天水县因湖而得名。 这段材料反映出,隋唐时期,人们对天水县的认识是非常客观理性的,并无神话色彩。

天水民俗博物馆

那么,“天河有水”的传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带有神话色彩的,有没有历史依据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天河注水”是有其历史依据的,那就是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天水县。 这是毫无疑问的。 其次,据说天水县的设立是因为天水湖,而这个天水湖确实存在。

2、天水湖的神话

天水湖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以南七英里处。 《汉书·地理》天水县注:师古曰:“《钦州(区)》谓县前湖水冬夏不增不减,故名。” 《钦州》为郭仲禅刘宋(420—479)所著,其中提到“县前湖水”。 北魏(386-534)郦道元《水经注》:治天水县“五城相连,北城有湖,湖出白龙,风雨随行”故汉武帝元鼎三年,改天水县。 《水经注》记载天水湖在北城,具有神话色彩。 唐代以前的文献中,只有《水经注》带有神话色彩。 其他地理记录以县或州前面的湖泊命名。 值得一提的是,《水经注》中有关天水湖的神话并非人们传说中的“天河注满水”,而是“湖中出白龙,风雨随行”。 ” 可见,“水填天河”的传说没有文献依据,只是民间的口头传说。

三、“天河注水”的传说

天河传说结局_天河结局传说是什么_天河传说结局

在古代文献中,只有天水县因县前有湖而得名的记载,并无天河积水的传说。 尽管《水经注》中有白龙出湖的传说,但与填天河无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 天水县初设时,应属凭祥县(通渭县)。 380年后天水县迁至上桂。 因此,天河注水的记载并无文献记载,与真实的历史时空不符。 因此,这个传说应该算是唐代以后形成的民间传说。

四、天河水淹传说的历史真相

一、“如从天而降”与天人相生的思想

天河,古人对星象的称呼,认为源于东方的己、敖建,分南北两路。 它实际上是一个由无数恒星组成的星系。 星夜呈银白色带状,形似河流,故名。 又名星河、天汉、云汉、银河等。天水传说中的天河,就是天上的银河。 这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名字。 无雨时祈求风调雨顺,也是古人的夙愿。

不过,天水附近确实有一条河流叫天河,它是湖北省郧西县西部汉水的一条支流。 《汉水条·方舆纪要》下:“天河”在县西南一里,出县西北界虎鸣谷,驱下山,经县南达汉水。看起来就像是从天而降,因此得名。” “看起来像是从天上来的。” “天来”讲述了古人将河流命名为“天河”的原因,也是天水湖起源的旁证。 其中蕴含着天人感应的思想。

汉代董仲舒继承了《公羊传》中的灾祸理论,认为“国有冤败,天先降灾以警示”。 他强调“天人关系为一”。 这种思想在汉代十分盛行,汉武帝年号天汉(公元前100年—公元前97年)就是其真实反映。 天水“天河补水”的传说,是基于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的推演和诠释。

2.自然现象的真实反映

相传汉初的天水地区连年战乱,连年干旱,民不聊生。 一天晚上,突然天空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道红光射向地面。 突然,大地震动,轰隆隆的雷声响起,地面裂开了一条大裂缝。 只见河水从天而降,注入缺口,形成了一个湖泊,名叫“天水湖”。 此湖“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秀美”。 人们说此湖与天河相连,又称“天水井”。 这个传说很可能反映了一场大地震,而天水湖应该就是发生地震的堰塞湖。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自先秦以来第二个自然灾害频繁的时期。 西汉210年间,共发生自然灾害186次。 汉初甘肃中东部地区大地震为:公元前193年2月(汉惠帝二年)35.4N 103.9E 甘肃临洮,里氏6-7级,气压多超过400家。 公元前186年2月22日(汉高后第二年)33.8N 105.6E袭击甘肃省武都,震级6-7级,造成760人死亡。 (郑联达《大地震规律研究》)

汉武帝在位54年间,发生了3次地震。 《汉书》记载,公元前131年,“五月,大地震,赦天下”。 《西昌县志》记载:“元初,地震,县城陷入淤泥。” 西昌发生8~9级特大地震。

这些有记载的汉初地震震中距离天水不远。 它们很可能是天水贵县堰塞湖形成的原因。 因此,天河水淹的传说应该是汉初这场自然灾害的真实反映。

三、“天河有水”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天河补水”的传说主要流行于天水市钦州区,即古属贵县。 其他郡县并没有这样的传说。 即使在钦州区,对于天河水该往哪里注水也存在分歧。

天水宫祭伏羲大典

天水市区主要河流为渭河支流巨河。 天水人读作羲和,古称阳水。 借河从钦州西部穿城而过,在天水市麦积区注入渭河。 据天水地方志记载,“借水东流,流至现代城区,也是天河蓄水之处”。 据认为,天水市西南的天水县是“天河水满地”的地方。 《水经注》记载,天水县辖“五城相连,北城有湖,湖中出一条白龙。风雨随之,故第三年”汉武帝元鼎时,改为天水县。” 由此可见,古人认为天水湖在城北,而今人们认为天水湖在城西。 两者截然不同。 可见,“天河水淹”的传说只是根据历史的推演,并无实际证据。 唯一的历史依据是对天水地区历史现象的组合和想象,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佩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温世军说

天水,一座美丽、历史悠久的城市,关于它名字的由来有很多猜测。 “天河注水”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传说。 这个传说有其历史依据,但存在时空偏差。 天水县最初设立的地方并不在钦州(上桂),天水湖的位置也不同。 所以,这只是人们对历史的解读,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愿意的。 即便如此,也不影响这个传说在天水地区的流传。 反而会增添神秘色彩。 难道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结果吗?

参考: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北魏)郦道元着,陈巧一主编:《水经注》,中华书局2013年版。

(五朝)刘裕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清)顾祖愚:《方域读书史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版。

郑联达:《大地震规律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