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6 23:02:07
航拍襄阳古城 张教辉 摄
航拍襄阳古城 张教辉 摄
中新网襄阳5月20日电 (胡传林 高原 田丰)继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后,湖北襄阳20日举办建城纪念日庆祝活动,正式启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
襄阳古城位居汉水中游,始建于汉。襄阳城周长7.3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1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
近年来,襄阳高度重视古城保护与发展工作,先后出台《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提升计划》,累计投入10亿元(人民币),修缮古城墙、整治古街巷、改造护城河、完善基础设施,有序推动非古城功能疏解,系统挖掘古城的重要遗存、文化根脉,积极发展文创、科创等新经济、新业态,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
襄阳古城启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 杨东 摄
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襄阳也不断强化古城文物保护工作,通过对古城内老旧小区改造,发现、保护了古代碑刻等一批古城遗存遗物,并对襄王府、单家祠堂、仲宣楼、长门4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新布展。目前,襄阳古城已初步达到“墙固、路通、水活、树绿、城美”的效果。今年1月,襄阳古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襄阳北街荣获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我们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将襄阳古城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将其打造为国内外古城旅游地标。”襄阳市襄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灵超介绍,下一步,襄阳古城将重点连通古城墙,打通护城河,重现“华夏第一城池”的雄风;重点推动县学宫片区连片保护、管家巷历史文化商业街区风貌打造,启动以北街区域坡屋顶风貌改造,完成北街、襄王府、绿影壁巷等片区消防改造,加快对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
达勒特古城遗址论证会现场
近日,新疆晨报记者从刚刚结束的新疆达勒特古城遗址考古项目上了解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博乐达勒特古城遗址的内城,发现三间建有火门、火道和烟道的砖构居址,其构造很像今天农村烧炕和人们住的地暖房。而在遗址外城房屋基址附近,发现了陶制的排水设施。目前,这三间建有火道的居址用途还在进一步确认中。
村民取土肥田 挖出大量“宝贝”
航拍达勒特古城内城的北侧
据了解,达勒特古城遗址位于博乐市达勒特镇破城子村北缘,分内外双重城,外城西、北、东三面临河,仅南部与西南角残存有城墙,内城位于外城西北部,保存相对完好。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村民在古城内在取土肥田过程中,不断从中挖出银币、金条、陶罐、铜镜等大量文物,1991年,一位村民还在外城墙挖出121公斤重的古代锻钢,人们这才发现,村外被沙土掩埋的“破城子”,原来是一座古代城池。
2013年,达勒特古城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此,这座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城址,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社会各界关注。
由于达勒特古城遗址地处丝绸之路北道,西北经阿拉套山可通哈萨克草原,北经阿勒泰可抵蒙古草原;东去吉木萨尔,可与河西走廊相通;南沿赛里木湖,进入伊犁河谷可达中亚地区,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近年来,有关它的年代、形制、文化性质一直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依据文献记载、地理位置和出土的遗物推测,这座古城最早可能是唐代政府设置的双河都督府所在地,后为宋元时期丝路北道上很有影响力的城市——普刺城(孛罗城)。
为了探究达勒特古城的形制、年代、历史沿革,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就达勒特古城遗址申请了主动性考古工作并获得批准。
2016年和2017年,新疆考古人员陆续对古城遗址进行半年多的考古发掘,截至2017年10月底,两年的发掘面积已达2250平方米,共计发现房址、灶址、灰坑、柱洞、墙体等各类遗迹百余处,出土陶、石、铁、铜、骨等各类小件遗物近400件,仅今年出土的小件遗物就有近300件。
考古人员古根据城址的叠压打破关系和出土典型遗物,初步推测外城主体年代为蒙元时期,内城的建筑年代早于外城,上限可至西辽。
古城居址发现完整火道 陶制排水管
达勒特古城中的砖构居址(图/韩雪昆 摄)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达勒特古城遗址考古工作项目负责人党志豪介绍,今年,考古人员对达勒特古城现有保护范围及周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除现有城址外,在城址周边方圆10公里仍有陶片和文化层堆积发现,“这些陶片与城内发现的陶片年代相当,这里有可能为古城的附属遗存”。
在对内城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大量的房址,灰坑等遗迹,房址内有灶、炕、坑。
但是,考古人员发现这些房址并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房址之间互相叠压借用的现象,从现有的发掘情况看,至少有三个时期的人群在这座城内先后活动过,”党志豪说,目前,他们所发现的遗迹,可能都是内城废弃后修建的建筑。
他们在发掘内城时发现,内城城门在东墙的中部,城外有长方形的瓮城,内城四角原来应该有角楼,四面墙外原来还应有夯筑的马面,但是,这些建筑都被晚期的建筑破坏。
在对内城东南角进行发掘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三间近100平方米的砖构居址,这些居址的地面和墙壁是由石灰、黏土、沙石等材料混合制成的三合土做的防水处理,坚固程度堪比今天的水泥。
在进一步清理中,考古人员发现,居址底部有完整的火道,火道的一端是火门和炉堂,另一端是烟道,“从居址构筑结构来看,很像今天农村的炕和人们居住的地暖房,但是,这三居址是内城废弃后建造的,所以,它的性质和用途,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确认”,党志豪说,由于其他房址多是土坯建筑,而这三间砖构居址,建筑规格明显较高,因此,他们推测,这三间居址的使用者可能是阶层较高的人。
在对遗址外围进行勘探时,他们发现外城南侧、西侧有护城壕,壕沟宽13至22米,城址南部还有3处烽火台遗存。
考古人员在外城一座房屋基址附近发现有陶制的排水管,水管虽然已碎成陶片,但考古人员在清理中仍可看出,排水管是由一段段40至50厘米陶制管子,套在一起形成,考古人员分析,带有这种陶制排水设施的建筑,原本建筑规格应该比较高,但是,因为被后期的建筑破坏,考古人员已无法辨明其具体的形制和布局。
发现中原名瓷和西方青金石 古城“身份”有待揭晓
达勒特古城内城的东南角
据党志豪介绍,日前,达勒特古城遗址出土的遗物,既有来自中原地区的瓷器,也有来自海边的贝壳,还有来自中亚或西亚的青金石、琥珀等,这些遗物证实,辽元时期,达勒特古城作为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贸易交流曾经很繁盛。
此外,城址内大量冶炼铁、玻璃等的炼渣,说明这座古城曾经存在发达的手工业。
此次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外城还发现了来自中原的影青瓷、钧瓷。
据了解,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独创,因其可与玉石媲美,曾有“假玉器”称谓。而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考古人员由此推测,这些名贵瓷器有可能是中原王朝赏赐给当地官员的器物。
之前,学者们曾经推测达勒特古城可能为唐双河都督府,或为宋元时期的“孛罗”城。党志豪说,目前的考古发掘,并未发现有关唐代的遗物,而这座古城是否为宋元时期“孛罗”城的说法,也有待于更多的考古实物去论证。
据了解,有学者根据史料提供的线索认为:耶律楚材的《西游录》中的“不剌”、《元史·耶律希亮传》中的“布拉”、元代名人刘郁《西使记》中的“孛罗”和法人鲁卜卢克《东行记事》中的“普拉特”,指的就是达勒特古城。因为上述名称都是波斯语“Bolat”的汉文的不同译法,意思是钢。而当地村民曾在达勒特古城外城墙挖出121公斤古代锻钢。这一发现,恰巧为“Bolat”钢城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另有元代名人刘郁《西使记》中记载“有城曰业瞒,又西南行,过孛罗城,所种皆麦稻,城居肆囿间错,土屋窗户皆琉璃。城北有海,铁山风出,往往吹行人坠海中。西南行20里,有关曰铁木尔忏察,守关者皆汉民,关径崎岖似栈道,出关至阿里玛图城……孛罗城迤西,金银铜为钱,有文而无孔”。
博乐地区著名文化学者韩雪昆根据多方考证分析,刘郁和常德由业瞒(今天的额敏)西南行,首先经过的就是孛罗城,所以,他根据多年的实地调查和资料积累断定,达勒特古城应该就是刘郁《西使记》中“孛罗城”。
说明:2013年所写文章,读者注意文中的时间。
——————————————————————————————————————————
属清代或近现代
邛海水下近期发现大量瓦片,难道真是古城遗物?1月18日,记者拿着瓦片找到西昌市文管所副研究员姜先杰鉴别,他看后说,此瓦片属“清或近现代,年代不久远”,拿到凉山州博物馆再鉴别,说法一致。
今天发现的邛海水下瓦片,在普通人看来就是普通小青瓦,与现存的一些老房子上的瓦没有什么显蓍区别,与一年多前在邛海湖畔陆地上发现的“瓦片”可大不一样。2011年11月13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博士杨勇、凉山州博物馆孙策等人组成的文物调查队在西昌城郊区高枧乡汉晋古城遗址内,发现三块汉代瓦当和一块唐代瓦当,在遗址处经钻探5个探孔,发现有汉代文化层。姜先杰四川大学考古系毕业后一直在西昌市文管所工作,他说,西昌发现汉代瓦片要厚重并大得多,背面有麻布纹,而唐宋瓦片在也要大一些,这种清或近现代瓦片在西昌发现得多。
姜先杰说在2011年中央电视台来邛海拍水下是否有古城时,他去看过那地方,当时有西昌市邛海泸山景区管理局的科长、还有驻西昌的地质队工程师等一起乘船到现场,在船上看到约2米多的水下确有建筑物的影子。因为当时没有人下水去查看,所以无法确认水下是什么建筑。
拍摄引出的话题
2012年12月初, 湖南电视台政法频道《X档案》栏目摄制组走进邛海,拍摄邛海水下古城之谜,采访专家与村民、组织人力探水下古城,制作完成专题片。
村民称是清代海潮寺
在摄制组寻找水下石头时,在岸边劳动的西昌市海南乡核桃村7组村民赵明刚对摄制组说:“这里传说是海潮寺,有房屋地基,还有房屋保坎。我们在小时来这儿钓鱼,大人说水下有海潮寺,我们下水游泳看见许多石头和瓦片,弟弟还捞上一个铃铛,有人出5元钱买他没有卖。石头原来排得好看,但是现在修房子有人把石头搬走, 水下还有一些石头,现在水下还有许多的瓦片。”
发现瓦片遗址远离村庄,岸边多是农田,仅有一处供游人吃饭的农家乐,这里有房屋在今天看来有点奇怪,但是在过去这里或许在岸上,有寺庙也不是不可能。如果他的弟弟发现铃铛,那么是寺庙的可能性更大了。
老渔民的6处遗址之一
带着摄制组找这水下遗址的是西昌市川兴镇焦家村五组老渔民花奇品,2008年邛海里有古城之说被炒得沸沸扬扬他就开始关注,2010年6月时花奇品对媒体记者称:“邛海底有好几处都有人住过。”他细数过有6处遗址,其中就有这个西昌市海南乡核桃村柳树嘴美人池的石埂子。他当时说美人池距岸边约20米,1米水下有3间房子大小的石埂子,石埂子横竖有致,十分规则,显然是建筑物遗址。“我们在附近水里打渔时捞出过一根杂木棒,碗口粗长两米,那显然是人为的木棒,像猪圈杆杆。”
花奇品为家中第4代渔民,2000年由于邛海禁渔他才离开渔船上岸,他在渔船上生活40多年,对邛海了如指掌,因而他提供关于古遗址说法在当时又引起许多人的关注。这次拍摄他次为摄制组带路找遗址。
水下建筑物不一定是古城
瓦片对确认古城非常重要。2011年下半年邛海古城之争非常热烈的时候,凉山州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刘弘他说,古城必须以建筑为主,必须要有建筑遗物,汉代最有特点是用瓦,而不是砖。在高枧汉晋古城发现的瓦当和文化层,加上周围有几个汉代遗址和墓葬群,证明汉代古城在今天汉晋古城遗址内。从西昌历史上看,从汉代至今的几个主要古城都在地面上,都有古城遗址,一个时期不可能同时出现两个古城。“从我们目前掌握的考古学、历史学、 历史地理学都不支持邛海古城之说。邛海边自来有人居住,而湖面肯定有一些变化,曾经有人居住过的地方被水淹了或被淤泥埋了,因此在水下面发现一些建筑物是有可能的,但不一定就是古城。”专家对邛海古城的认识,新发现的瓦片也没有动摇他的这种说法。
看来,今天邛海发现的大量瓦片,不是传说中的水下古城。
史书上关于西昌与邛海的记载
附:《三国志》:“始嶷以郡郛宇颓坏,更筑小坞。在官三年,徙还故郡,缮治城郭,夷种男女莫不致力。”
刘弘解释:“张嶷当时驻扎的郡治,因为群治毁坏,便在旁边筑了一个小城。三年后他又迁回郡治。说明当时的郡治在陆地上,虽然至今没发现小城遗址,但能证明当时郡治没有沉入湖里。”
《华阳国志》里面记载有和邛都(今西昌市境内)与会川(今会理县境内)的比较。
刘弘解释:“会川当时有许多传说,而邛都却没有,如果邛海真有沉陷的邛都城,那么当时的传说应该有记载,可这些书上没有记载。”
用户评论
我去过很多地方,感觉古代遗物的线索都不太明显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打到神器!听说古城的遗物可以制作厉害武器装备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在新手村转来转去,不知道怎么找到DNf古城遗物的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知道哪个区域比较有概率刷出古城遗物?有没有大佬肯透露一下?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今天在游戏里看到一条老玩家发的公告,说是找到了新的遗迹...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DnF官方会定期更新地图和副本,说不定古城的遗物就在最新的区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找到古城遗物该怎么做?是找NPC兑换吗?求解答!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以前玩的时候好像有个寻宝玩法,感觉有点像古代遗物的线索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dnf官方能给我们一些提示,别让我们瞎折腾找遗物!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期待古城的全新冒险活动,说不定就能找到那些隐藏的遗物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很多玩家都在讨论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去游戏论坛看看有没相关攻略。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要是能找到一把 legendary 装备就好啦!古城遗物真的很有吸引力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DnF官方以后能设计更多神秘的探险副本,带给我们更丰富的体验!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DNf中很多地方都有古代遺跡的感觉,说不定哪天就能挖掘出古城遗物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游戏当然要追求一些挑战和未知的东西,寻找隐藏的古城遗物就比较刺激了哈!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像解谜一样,找到线索并最终揭开古城的秘密,想想就让人兴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我能抽个时间,好好探索一下古城,说不定就能找到宝藏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有玩家成功找到古城遗物,请记得分享一下攻略呀!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戏里的古代文化设定真的很深奥有趣,期待在更多地方探险!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