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9 01:02:05
三星这几年过得不好,真的不好。
曾经的科技巨头,现在被中国企业追得喘不过气,连掌门人李在镕都忍不住公开说:“三星正站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我真的打不过中国。”
这话听起来挺沉重,但一点不夸张。2024年,三星在半导体、手机、显示屏这些核心地盘上被中国企业步步紧逼,市场份额掉得让人心慌。
李在镕这句“悲痛”的表态,不是随便感慨,而是实实在在反映了三星的困境。
这篇文章就来聊聊李在镕和三星的故事,看看他们怎么走到这一步,又在干啥试图翻身。
1968年,李在镕生在韩国首尔,三星创始人李秉喆的孙子,前会长李健熙的独子,从小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家里有钱有势,但他小时候不算高调,挺低调一小孩。
教育背景倒是硬核,首尔大学读了东亚历史,后来跑日本庆应大学拿了个工商管理硕士,再去哈佛商学院搞了个博士学位。这履历横跨三大洲,国际视野拉满,家里明显是把他当接班人培养的。
1991年,李在镕正式进三星电子,从基层干起。那会儿他才20多岁,跟着学怎么管这家巨无霸企业。2009年,他升到副社长兼首席客户官,开始有点实权。
2012年当上副会长,2016年进董事会,算是正式接手三星电子的大方向。2022年10月,他被选为会长,彻底成了三星的头号人物。
不过,这条路不好走。2017年,他因为韩国政治丑闻涉嫌行贿被抓,蹲了几个月监狱,2018年缓刑出来。这事对他名声打击不小,但也让他回公司后更拼命。
李在镕管三星这几年,全球科技圈风云变幻。他接手时,三星还是手机和芯片的老大,但慢慢地,风向变了。中国企业开始崛起,他得带着三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个人生活上,他低调得很,跟妻子林世玲有两个孩子,平时不太抛头露面,喜欢看书、旅行,偶尔搞点公益捐款。
不过,外界更关心的是,他能不能保住三星这块金字招牌。
李在镕说三星“生死存亡”,这话不是空穴来风。2024年的数据摆在那儿,三星在好几个关键领域被中国企业逼得没脾气。咱们一个一个看。
三星最赚钱的生意是半导体,尤其是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NAND闪存。这两块一直是三星的命根子,全球市场份额一度占到40%以上。
但最近几年,中国企业杀出来了。长江存储(YMTC)和中芯国际这些公司,虽然技术起步晚,但靠国家支持和低价策略,硬是抢了不少地盘。
2024年,三星的DRAM市占率掉到41.5%左右,比巅峰时少了近10个百分点。
NAND这边也好不到哪去,长江存储的3D NAND技术突飞猛进,性价比高得吓人,三星的客户开始动摇。
更要命的是,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制裁让市场更乱。华为被掐脖子后,反而逼着中国自研芯片加速,三星这种靠出口的厂商压力倍增。
李在镕自己都说过,半导体这块太依赖单一市场,行情一波动,三星就得哆嗦。
手机这边更惨。三星曾经是安卓阵营的老大,但现在风光不再。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三星只剩18.3%,跟巅峰时的30%没法比。
华为虽然被美国制裁,但靠鸿蒙系统和自研芯片硬是爬回来了,2024年新机型卖得火爆。小米也不甘示弱,在印度、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猛开店,价格还比三星亲民。
IDC的数据显示,小米2024年出货量已经快追上三星了。三星的Galaxy系列高端机还行,但中低端市场完全被中国品牌吃掉。
李在镕开会时提到过,决策太慢是硬伤。人家新机都卖疯了,三星还在研发磨叽,市场节奏完全跟不上。
显示屏这块,三星的OLED技术曾经独步江湖,苹果的iPhone屏幕都靠三星供货。
但现在,京东方(BOE)崛起了。2024年,京东方的OLED市占率冲到40%以上,三星跌到43.2%,差距已经小得吓人。
京东方的柔性屏技术突飞猛进,成本还低,客户都跑去那儿了。华为、小米、甚至一些国际品牌,都开始用京东方的屏幕。三星的优势越来越薄,利润也被压得喘不过气。
外部竞争猛,内部问题也不少。三星的工程师流失率2024年高达15%,不少人跳槽去中国企业。中国公司工资高、机会多,三星留不住人。
更烦的是,三星内部官僚作风严重,决策流程慢得像蜗牛。李在镕自己都吐槽过,产品还没出来,市场就被抢光了。
这内部外部一夹击,三星真有点撑不住的感觉。
李在镕对中国企业的态度挺复杂。一方面,他得承认中国企业的实力。
2024年那次内部会议,他直言:“华为、小米、京东方这些公司太强了,我们被围住了。”他不是随便抱怨,而是真觉得三星的地盘被啃得差不多了。
他特别提到中国企业的速度快、成本低,供应链整合能力强,三星在这几点上完全落了下风。
另一方面,他对中国市场又很重视。三星手机在中国卖得不好,但半导体和显示屏生意离不开中国客户。他去过中国好几次,跟京东方、华为这些企业的高层谈合作,态度挺务实。
不过,他也清楚,光靠合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三星得自己硬起来。他说过一句挺实在的话:“市场机会一直有,但我们得先把自己搞强,不然啥都抓不住。”
李在镕的担忧不是空话。行业分析师也唱衰三星,Gartner预测,2025年三星的半导体和手机业务还得丢份额。
中国企业在AI芯片、量子计算这些新领域也开始发力,三星要是再不追,真的可能翻不了身。
面对这堆烂摊子,李在镕没闲着。他这几年干了不少事,想把三星拉出泥潭。
2025年初,三星把研发预算提到历史最高,重点砸在AI和5G上。
半导体部门搞了个自主AI算力芯片,2025年发布后反响还不错。手机这边,新款Galaxy搭上这芯片,销量有点回暖。
李在镕亲自跑研发中心盯着进度,工程师加班加点,总算有点成果。
三星知道不能老指望手机和芯片赚钱,2025年起开始布局汽车电子和生物科技。
汽车这块,他们跟德国车企谈合作,供应车载芯片和屏幕。
生物科技是新方向,主要是做医疗设备和生物制药,虽然还在起步,但李在镕挺看好这块的长线收益。
内部问题,李在镕也下手改。他定了新规矩:少开会,多干活。还搞了个创新基金,年轻员工有好点子能直接拿钱试。
他还弄了个“未来领袖”项目,自己带队培养新人,想让公司有点活力。2025年,新绩效体系上线,员工干得好奖金多,懒散的就得走人。
当我问起“工程师”这个职业时,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高薪、稳定的工作环境,但谁又能真正体会到这些背后隐藏的艰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工程师这个职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及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历的困难。
工程师的工作压力
工程师通常负责设计和开发各种技术解决方案,从产品原型到最终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尤其是在项目紧迫的情况下,工程师们往往需要加班加点,加班不仅仅是偶尔的事情,而是成了一种常态。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不仅来自于项目的复杂性,还有来自团队内外的期望和客户的要求。有时候,一个设计的细小错误都可能导致项目延误,甚至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工程师们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着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
技术更新迅速
另一个让工程师感到无奈的地方就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新的工具和技术层出不穷。这意味着工程师们不仅要精通现有的技术,还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知识。
如果不及时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工程师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对此,很多工程师选择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学习新技能,然而,学习本身也需要时间和精力,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复杂的团队合作
作为一个工程师,工作通常不是孤军奋战。他们需要与其他职能团队密切合作,包括产品经理、设计师、质量保证等。这种跨部门的协作常常会遇到沟通不畅和理解偏差的问题,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想象一下,当你在团队会议上努力解释自己的设计思路,却发现对方根本不理解你所说的内容,这样的挫败感是非常令人沮丧的。对于工程师而言,有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同样至关重要,而这恰恰不是每个人的强项。
限制与监管
在许多行业中,工程师必须遵循严格的标准和法规,特别是在建筑、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为了确保安全和合规,他们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和审核。这意味着,除了解决技术问题,工程师还得花费大量时间来确保所有的措施符合法规要求。
这一过程既繁琐又耗时,让工程师们时常感到焦虑。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可能会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到项目的成功与否,还有可能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职业发展的困惑
虽然工程师这个职业被认为是“金饭碗”,但不少工程师在职业发展上却感到迷茫。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很多人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应该转向管理岗位或技术专家角色,但这一选择并不容易。
成为管理者意味着需要具备领导能力和管理技巧,这对很多工程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而如果选择继续走技术路线,则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栈,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这些选择常常伴随着不小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高强度的工作和持续的学习,使得工程师们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很难找到平衡。加班加点的工作状态,让很多工程师牺牲了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到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
对于工程师来说,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难题。很多人通过运动、旅行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但在繁忙的工作中,这些解决方案往往难以实现。
总的来说,工程师这个职业虽然光鲜亮丽,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挑战。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软技能,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我们在赞美工程师的同时,也应该对他们的努力与付出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9月10日,人社部发布了《2021年企业薪酬调查信息》,其中包括不同职业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不同岗位等级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数据
我们先来看两张图:
分岗位等级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2021年)
分职业中类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2021年)
先了解两个词的定义:
工资价位指的是企业从业人员在报告期内的工资水平,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分位值是指将数据由低到高排序,在数列中处于相应百分比位置的数据。它表示有相应比例的数据低于或等于该数值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高层管理岗的90%分位值对应值是40.90万元,意味着在这级岗位中,有90%的从业者年薪没有超过40.90万元。剩下的以此类推
从第一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工资价位有着明显的区别,而技术岗更是和我们的职称相关
这也能很好地回应有些朋友一直以来的困惑:评职称有啥用?
虽然是否加工资是由公司决定的,但你的职称提升了,自然会带动你的岗位随着职称的提升而提升,多一证永远比少一证来得强
倘若您在以下范围内遇到问题与难题:
①初定助理工程师
②申报评审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
③职称学时、职业资格(技能)考证
④工作小结撰写
….
用户评论
现在就业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想要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工程师,确实要考虑多几个技能。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项目经验是关键啊,无论学什么技能都得在实际项目中锻炼才能真正掌握。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数据结构和算法基础很重要,这是构建复杂系统的基础。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近听很多人说云计算比较热门,可以考虑学习一下云平台架构知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软件工程的流程和工具也是必备的,比如版本控制、测试等等。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现在发展这么快,学一点相关技能很值得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编程语言的选择也对未来发展有影响,可以关注一些主流的语言趋势。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学习外语也有帮助,特别是英语,毕竟很多技术文档都是英文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除了硬技能之外,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很重要喔!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工程师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储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同的行业对工程师的要求也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方向。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也许可以参加一些技术社区或线上论坛,跟其他工程师交流学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在线平台提供教程和课程,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学习新技能。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自己动手做项目也是很锻炼的,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一个看似稀有的小技能,也能让你在求职时脱颖而出。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之,工程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科技时代获得长足发展。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加油! 我们一起努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