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1 20:05:57
法国军队在20世纪50年代接收了数千辆美国M47“巴顿”来重新武装其装甲部队,但这些美国坦克只能被视为过渡装备。因此,1954年底,法国拒绝了继续使用美国M48“巴顿”的诱惑,同时在AMX-45尝试失败后再次推出自己的本土中型坦克。计划。但有趣的是,在这个计划启动后不久,法国就半真半假地想要“加入”德国人,建造所谓的“欧洲联合坦克”。但法国人为什么会想出这样的主意呢? “欧洲通用坦克”最终是如何演变为AMX-30中型坦克的?
背景
“欧洲共同坦克”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项目,而二战后仅仅10年,法国对德国的态度就来了180度大转弯,法国与苏联结盟保护德国,美国保卫德国发生了变化。我们将保护德国,逐步向法德和解靠拢。不用说,法国战后政策的核心是恢复法兰西帝国的“伟大”,进行政治和经济重建,获得针对德国的“永久安全”。因此,戴高乐临时政府时期,法国对德国的态度主要是一种不断“削弱”德国的态度。当时,戴高乐为德国制定了两项计划。第一个计划是解体德国,即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彻底摧毁它。具体症状是,政治上不允许重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德国国家,而是分裂成一系列国家,形成松散的联邦;经济上,煤炭资源丰富的萨尔州被法国吞并,并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了国际公寓。鲁尔地区。总体而言,法国希望“恢复被认为是其自然边界的地区,并在四大国的控制安排下继续削弱德国”。戴高乐的想法最初得到了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但随着两国冲突的进展,美苏矛盾增多、加剧,苏联改变了初衷,决定瓦解和摧毁德国。他说他无意这样做。该计划因法国太弱而无法单独实施而被放弃。它只是利用了萨尔州经济融入法国的优势。戴高乐感到失望,但并非绝望。他还有其他计划。该计划是为了团结苏联并创造道德。斯大林记忆犹新的是,二战期间,德国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给苏联人民造成了严重不幸;20世纪90年代,苏联和法国一样,将德国视为安全威胁。对自己。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法国和苏联早在1944年就针对德国签署了《法苏条约》第《互助同盟条约》号,其中“两国同意消除来自德国的一切威胁并寻求新的可能性”。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行为。”然而,随着冷战的爆发和法苏关系的恶化,该条约沦为空壳。
戴高乐临时政府垮台后,继任者第四共和国最初延续了戴高乐的削弱德国的政策。然而不久之后,第一次柏林危机、捷克斯洛伐克政变和朝鲜战争爆发。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加剧了冷战,也改变了法国的安全困境。除了来自德国的传统威胁之外,我们改变了法国的安全困境。我们还必须警惕苏联的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威胁相对于苏联的威胁被降到了相对次要的地位,而且随着冷战的加剧,西德的地理重要性开始凸显,美国加速了对西德的威胁。支持西德和衰弱的德国的步伐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当时的德国几乎“半永久性”一分为二,法国也修改了对德国的立场,表示“分裂后,它不再作为统治世界的大国存在”。德国相关。事实上,法国虽然在冷战中效仿美国,但在外交政策上力求恢复大国地位,确立法国在西欧的主导地位。国际形势变化所提供的一切机会,将一劳永逸地确立法国参与管理所有世界事务,特别是所有欧洲事务的明确权利。 “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四共和国对德政策的调整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点。我们正在努力加强我们在欧洲的地位。”具体而言,第四共和国对德政策调整的出发点如下。 1、鉴于美国的支持德国政策和对美国的依赖,法国被迫放弃基于自身国家安全的考虑。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并在欧洲建立主导地位,他提出了瓦解和削弱德国的传统政策。 2.法国和德国都是欧洲大陆的衰落大国,又夹在美苏两大强国之间,持续冲突对双方都会造成损失;都会让步。你将会受益。 3、因为解体德国不利于美国对德政策,继续对抗德国不符合时代潮流,不针对德国也无法彰显其大国地位,所以法国另辟蹊径将德国融入西方。欧洲联盟。一方面,德国可以受到监督、约束,但另一方面,法国可以利用其政治优势,在西欧联盟中获得主导地位,进而依赖西方国家的力量。欧盟发挥全球影响力。
启动“欧洲联合坦克”项目
作为法德关系调整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法国从一开始(1945-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前)就坚决反对西德重整军备问题。强烈反对德国重整军备,但也反对德国重整军备(对德国重整军备的恐惧大于对苏联的恐惧),因此转向有限支持。 1949年底,西德重整军备的政治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亲西方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政府在西德牢牢掌握权力,西德与美、英、法、法等国的结盟非常紧密。其政策中的其他内容也相匹配。国内和外交政策。虽然西德没有被纳入北约,但各国都明白,没有西德的参与,北约防御就没有战略前沿,北约防御只不过是空谈,参与只是时间问题。北约。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政府由此认识到,德国重整军备的趋势已经无法阻挡。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大陆国家法国对西德重整军备问题态度的又一个重要转折。朝鲜战争让法国对苏联战略意图的不确定性增加,无论是想要一场大战,还是像朝鲜战争那样的有限冲突,还是地区冲突;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美国或英国。不知道是不是想通过战斗来重新武装德国的优势,而且在战略上也表现出了比较成熟的政治技巧。
首先,1950年8月,英国提出“贝文公式”(“贝文公式”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大西洋的北约框架内建立统一的防御力量,然后再加强军事力量)对此,法国提出了类似于欧洲煤钢协会的以“欧洲军队”为核心的西欧防务共同体构想,以最终实现包括西德在内的北大西洋地区的防务一体化。德国。超级国家合作体系允许西欧国家建立军事联盟,西德可以建立军队,但只能以团的形式加入欧洲陆军并受到限制,西德不能加入北约。就创建欧洲国防军的理念而言,欧洲陆军计划看似与“贝文公式”类似,但实际上却有所不同。首先,两国对德政策的出发点完全不同,法国强调控制,英国强调支持。其次,两国的目标截然不同,法国基本上是构建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安全,而英国则是全力构建以美英为主导的大西洋防务安全。此后,在美国的大力推动下,决定北约成为大西洋防务安全建设的主体,并开始在西德重整军备进程中发挥作用。尽管在西德加入北约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法国不得不同意这一点,但仍然有一个所谓的“斯波福德妥协”。由德国和法国主办的欧洲军事演习,由三个国家共同监督,并纳入北约国防和安全架构。法国自然会想充分利用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除了牢牢掌握“欧洲武装力量”的指挥权外,还会密切关注武器装备的发展需要。支付。在供应方面,我们希望尽可能消除英国和美国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作为“欧洲陆军”计划的一部分,启动了由法国主导、充分利用西德工业和技术资源的所谓“欧洲一体化坦克”项目(后来的AMX)。 -30主战坦克的“起源”。
到了1954年,英美不断修改“欧洲部队”计划,谋求将“欧洲部队”牢牢置于北约防务与安全体系之内,但又继续排挤和打压法国,这导致原本希望采取的行动利用它。第四共和国国民议会最终于同年8月30日否决了《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号决议,有效宣告“欧洲军队”计划破产。然而,法国在北约的地位逐渐变得边缘化,因为法国不想失去对西德的军事影响力(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印度支那战争的惨败意味着法国的衰落)。 “这样的法国无法真正承担起保卫西欧的责任。随着冷战斗争不断加剧,美国重新武装西德的愿望不断增强。一旦西德加入北约,法国的立场将是“如果德国取代它,法国的疏远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拒绝《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的同时,“欧洲共同坦克”相对来说将一个空洞的政治想法变成了一个实用军事装备的研发项目。西欧防务共同体计划的失败是法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但政策已经改变。控制和限制德国的小算盘始终影响着法国的政策走向。德国必须寻找其他方式纳入西欧。德国按照法国的意愿参与安全,并在体系框架内寻求军事装备研发层面的合作,不失为良策。有趣的是,法国提出与西德联合研制军事作战装备,特别是新型坦克的提议,并不只是法国的一厢情愿,反而得到了西德的热烈响应;没有任何政治原因。 (待续)